關于爸爸和書教案設計(通用11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爸爸和書教案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1
教材分析:
在這篇閱讀課文中,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墨,回憶了我的爸爸在生活困苦的情況下,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為我們買書,給全家人帶來的歡樂,表達了爸爸對我們的深切關懷和殷切希望,說明了這件事對我的童年生活有深刻的影響,使我懂得了讀書的樂趣,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文章一、二自然段主要講《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講是最珍貴的。為什么這本不引人注目的書對我來說這樣珍貴呢?一……就……告訴了讀者和當年買書的情景有關。
第三至十二自然段主要講述了爸爸給我買書的經過。通過父子間的對話,一個慈祥而又善于教育子女的父親的形象躍然紙上。
第十三自然段至十五自然段講爸爸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繼續給我們買書以后買書給全家帶來的快樂。
最后一段概括地講我和姐姐的一百來本書是怎樣買的,指出爸爸買書的.目的是希望我們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一、教學目標:
思想目標:
牢記爸爸的希望,即生活再苦也要想辦法買書、讀,使自己成為愛學習的人,從學習中獲取知識,得到樂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知識目標:
1、自學字詞,理解課文中的詞語含義。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為什么對我來說,一本薄薄的童話集比任何一本書都要珍貴的意義。
3、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學法目標:
1、自讀自悟,合作探究,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2、學習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的方法來體會爸爸的希望。
三、教學重點:
爸爸給我買童話集的經過是本課的閱讀重點。
四、教學難點:
理解這本童話集為什么珍貴是本課學習的難點。
五、教法建議
這篇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學為主。引導學生探究思考題:“這本書為何珍貴”,達到理解課文的目的,并設計好探究性拓展練習,讓學生談談自己在讀書實踐活動中的收獲與體會,激發學生熱愛讀書的興趣。
六、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激趣。
1、板書課題,齊讀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爸爸和書為題?爸爸和書之間有什么關系?
2、自讀閱讀提示,明確自學要求。
(二)、學生自學,完成預習任務。
1、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你讀懂了什么?講給同桌聽一聽。
3、什么地方你沒有讀懂?做上記號,并和同桌討論。
(鼓勵學生自學,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三)、合作探究,討論質疑。
1、請小組內的優秀學員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2、生自由述說。
3、質疑,說說你什么地方沒有讀懂?把它變成問題問出來。
4、歸納整理,提出學生下一步討論的重點問題。
(1、在那么多的書中,為什么《皇帝的悲哀》這本薄薄的童話
集那么珍貴?
2、為什么我捧著這本書就像捧著一件珍寶似的?
3、為什么明明是“寒風呼嘯”“冷得發抖”,而我卻大聲說
“買書比坐車強”?
4、為什么“我”仿佛覺得爸爸是含著熱淚說這番話的?)
5、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展開討論。
第1題,讓同學動筆劃出有關的語句。(如爸爸所在的公司倒閉了。爸爸只好去做臨時工,媽媽也要出去干零活。一家舊書店給你買一本書,今天就不能乘汽車回家了。)
理解倒閉的含意。
第2題,找出買書回來的路上遇到的困難和克服困難的詞語。(表示困難的詞語:路真遠啊!我有些走不動了寒風呼嘯冷得直發抖;克服困難的詞語:緊緊伏在忍受刺骨的寒冷大聲說:不,買書比坐汽車強!)
說說為什么我冷得直發抖,卻大聲說買書比坐車強。(教師引導體會作者熱愛學習,熱愛讀書的迫切心情和克服困難的決心、勇氣。)
第3題,找出爸爸含著熱淚說的話,讀一讀。
結合上下文說說爸爸當時說這句話的的意思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這句話看出爸爸多么的慈祥,多么疼愛子女。為了滿足子女喜歡讀書的愿望,吃多少苦,受多少累也心甘情愿,從而也看出爸爸對孩子的期望:做一個愛讀書、愛學習的人。)
另外還要通過作者老纏著爸爸念書,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怎樣熱愛讀書,為什么這本書比任何一本書都要珍貴,從中體會讀書的樂趣。
(帶領學生自主確立學習目標,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
極性,鼓勵每個學生都發表自己的意見)
(四)、精讀課文,激發感受。
1、同學們通過讀書,自覺的學到了許多知識,感受也特別深刻,這篇課文中讓你最受感動的是什么呢?你從哪里知道的?把課文深情地讀一讀,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2、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文中最受感動的地方。
3、請生先讀課文,再說說體會。
(五)、感情朗讀,體驗深情。
1、誰能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體現出爸爸的深切希望?
2、生讀后評一評。再指導朗讀。
(六)、綜合實踐活動。
回憶自己童年生活中最難忘的事,和同學交流。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2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2.了解爸爸對子女的關懷和期望,立志做個熱愛學習的人。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出示課題:爸爸和書
2.爸爸和書之間有什么聯系呢?
(二)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要求
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想想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2.檢查初讀情況
(1)分自然段讀,糾正或強調容易讀錯的字或多音字,輕聲字的字音。
(2)討論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事?
明確:這篇文章主要講了當年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情況。
(三)深入理解課文
1.默讀第一、二自然段,討論交流
(1)我和姐姐的書多嗎?
明確:一百來本,有童話,有歷史故事,還有關于作文的。
(2)小伙伴們為什么從來不翻《皇帝的悲哀》?
明確:因為這本書很薄,又太舊了。
(3)我是怎樣認為的?為什么?
明確:我認為這本書比任何一本書都要珍貴,因為只要一翻開這本書,當年買書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
(4)理解:珍貴、消晰、浮現
明確:珍貴:本文指《皇帝的悲哀》這本書是寶貴的,有很大價值,很大意義的。
清晰:指買書的情景清楚地浮現在眼前,浮現:指當時買書時的情最重新顯現在眼前,說明這件事給我的印象太深刻了。
2.指讀第3自然段
(1)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明確:我家經濟條件很差。
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的.,用在書中畫出。
明確:工廠倒閉,只好做臨時工,媽媽干零活
3.默讀4-13自然段,討論交流
(1)爸爸給我買了一本什么樣的書?
明確:舊的,很薄很薄
(2)我得到這樣一本書心情怎樣?
明確:盡管爸爸給我買的是一本很薄很薄的舊書,捧著它我還是像捧著珍寶似的。
(3)即使這樣一本舊的很薄很薄的書買下它還附加了什么條件?
明確:不能乘汽車了,要走回家。
(4)走回家困難大嗎?仔細讀8、9、10、11自然段讀出感情。
明確:路真遠哪?寒風呼嘯,我還很小。
(5)看圖,從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明確:從爸爸和我愉快的神情中,我體會到了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書讀,心里也是熱乎乎的,高興的,也不覺得苦。
(6)買來的書我們是怎么利用的?
明確:一遍又一遍,念幾十遍。
(7)為什么說對我來說,一本薄薄的童話集比任何一本書都要珍貴?
明確:因為在當時家里極其困難的情況卜,我和爸爸頂著呼嘯的寒風,走了很遠的路,省下坐汽車的錢買的這本書。同時,是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讀書的樂趣,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是最寶貴的。
4.自由讀14、15、16自然段,討論交流
(1)后來爸爸生病了,我們的生活更苦了,我們還堅持買書嗎?
(2)怎樣理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和爸爸一同開心地笑起來。明確:因為我們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在讀書中獲取了知識,即使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我們也開心,雖然我們的物質生活貧乏,但我們的精神生活是富有的。
(3)爸爸為什么要給我們買書?
明確:他希望我們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5.你覺得讀書有樂趣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四)總結全文
(五)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六)板書設計
6 爸爸和書
只好、臨時工 一百來本、童話、故事、作文
路遠、寒風呼嘯 《煌帝的悲哀》
背著我 舊的、很薄很薄
一遍又一遍(讀)
節衣縮食、省吃儉用 我們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教案點評:
在學習《珍貴的教科書》這篇精讀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運用已學過的學習方法,在老師的幫助下,自主地學習課文。重點還是要弄清楚敘述的順序。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3
一、教學目標:
1、借助字典等工具學會生字、詞,理解課文內容。
2、讀懂《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產生的作用,教育學生要喜歡讀書,熱愛學習。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課時:
(1課時)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師:你們喜歡看課外書嗎?是怎么培養出來的?
我們一起來看看文中的同學是怎樣喜歡上讀書的。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和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三〉、理解課文內容:
1、理清課文的思路:
1)、我把書看得最珍貴的原因。
2)、買書的經過。
3)、買書帶來的歡樂。
4)、爸爸的.希望。
2、討論重點、難點、疑點:
1)、一本薄薄的破舊的童話故事書引來什么?清晰是什么意思?
2)、《皇帝的悲哀》這本書是怎么買來的?這說明了什么?
3)、買書的過程爸爸都說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這讓我們想到了什么?
4)、我是怎樣懂得了讀書的樂趣的?
5)、讀書的樂趣是什么?
6)、爸爸這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給孩子買書的目的是什么?
7)、看看書中的我,再想想自己,談談感受。
8)、談談對爸爸和我的看法。
3、分段朗讀課文,加深理解。
〈四〉、鞏固練習: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理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等詞語。
3、談自己得到的啟發和以后的奮斗目標。
〈五〉、布置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
3、選擇自己喜歡的課文書,多讀、多看、多想。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4
學習目標
1.閱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2.了解爸爸對子女的關懷和期望,立志做個熱愛學習的人。
教學重點:
爸爸給我買童話集的經過。
教學難點 :
理解這本童話集為什么珍貴。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今天,我們來學習《爸爸和書》板書課題。你們的爸爸給你買過書沒有?看到課題,你頭腦中產生了什么問題呢?
可能涉及:爸爸和書有什么聯系?為什么用和把爸爸和書連起來呢?寫了什么事?爸爸給我買了什么書?在什么情況下買的?
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很好,也正是我們閱讀這篇課文要弄明白的問題。今天我們學的是一篇略讀課文,主要靠自己讀懂,大家有信心嗎?
二、自學課文
1、今天我們來自讀課文,看看你能讀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說出自己讀懂的和不明白的。根據學生的提問,引導大家弄明白:
①薄薄的童話書對我來說,為什么那么珍貴?
②爸爸在怎樣的情況下給我買書?從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③爸爸怎么給我買書?明明是寒風呼嘯冷得直發抖,我卻大聲說買書比坐汽車強,為什么?
④為什么我仿佛覺得爸爸是含著熱淚在說這番話的?
⑤課文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分組討論。匯報自己解決的問題,總結學法。重點體會我和爸爸的神情、對話。
2、讀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獲?從中你了解了什么?(引導學生從父愛、讀書等方面談)你覺得讀書有樂趣嗎?舉例說明。學生舉例,教師相機鼓勵。
三、總結延伸
1、學完了課文,你明白了什么?生談自己的感受。
2、補充材料:《背影》的'精彩片段。生有感情地朗讀(注:個別地方教師作了刪改)
他望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走到那邊月臺,須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很胖,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們每天生活在的身邊。你從出生到現在都在感受到父母的那種無微不至、體貼入微呵護中成長。也許你會覺得一切都很正常。孩子們,現在,我們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父母做了哪些看起來是微不足道,卻又飽含深情、飽含父愛、母愛的事呢?請大家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學生討論,教師參與。
四、作業
寫一篇讀后感。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5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了解《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使學生更加喜歡讀書,熱愛學習。
2.學習本課生字,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了解詞意,并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對話。
3.默讀課文,找準重點段,試著.總結每段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閱讀課文中爸爸給“我”買書經過這部分,懂得《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來之不易和讀書的樂趣。
2.找準重點段,訓練給課文分段及歸納段意。
3.感受“走這么長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說這番話時的思想感情。
教學思路
1.以讀為主,讀中悟,悟中讀。
2.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從而體會“父親希望子女成為熱愛學習的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了解《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使學生更加喜歡讀書,熱愛學習。
(二)查字典,了解字音詞義,有感情地朗讀人物對話。
(三)找準重點段,.總結每段主要內容。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懂得并體會《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為什么珍貴。
(二)體會“走這么長的路是很累的…”爸爸說的這番話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三)試給課文分段。
三、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讀《皇帝的悲哀》這本書。
2.預習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3.把不懂或不明白的問題記下來。
(二)板書課題:爸爸和書。
導入新課: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爸爸和書有什么關系?)是啊,爸爸和書有什么關系呢?學習課文后就知道了。
(三)自學課文。
布置預習要求,由學生預習。
1.邊讀書邊劃出帶有生字的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不理解的用“△△”作上記號。
2.標出序號,找準重點段,試寫各段主要內容。
3.畫出課后思考的句子,想想你是怎樣理解的?
(四)指導閱讀。
1.匯報自學情況:
(1)先由學生匯報自學的收獲或不明白的問題。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作進一步檢查。
學生可按自學要求匯報,也可以學懂一點講一點。如懂得題目的意思;知道哪些部分是寫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又如學會了哪些生字,學懂了哪些新詞,還有哪些詞不理解等等。教師在檢查過程中,可根據要求詢問學生是怎樣學的`?也可以補充一些學生沒有講到的問題。
總之,教師以指導、點撥為主,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初讀課文。
(2)在字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字的讀音和字形。
①注意下面字的讀音,區分多音字。
②注意下面字的字形。
纏(ch2n):容易少一筆為“緾”。
晰(x9):容易多一筆為“”。
裹(gu%):“果”字最后一筆不要寫成奈。
2.指導精讀課文:
(1)先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
①默讀思考:《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為什么是最珍貴的?這兩段主要內容是什么?
②學生自學討論:
《皇帝的悲哀》這本書對“我”來說最珍貴的原因是“只要一翻開這本書,當年買書的情景就清晰地浮現在我眼前。投影:“一……就……”體會出這本書的珍貴與“當年買書的情景”有關。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6
教學目標
1、 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敘述順序。
2、 體會爸爸對子女的關懷和期望,引導學生熱愛書籍、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體會父親對子女的深情,懂得書的來之不易和讀書的樂趣。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二自讀課文,質疑問難。
1、 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閱讀提示”。
2、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
(1)你讀懂可什么?請和同學們一起分享。
(2)還有哪些地方你沒讀懂?請同學們一起探討。
3、 質疑問題歸納如下。(用幻燈出示)
(1)爸爸的公司倒閉了,我們家的生活艱難,為什么爸爸還要帶“我”去買書?
(2)為什么“我”捧著這本剛買的童話集就像捧著一件珍寶似的?
(3)爸爸問“我”:“怎么樣,乘汽車比坐汽車強!”這舉話怎么理解?
(4)“我”大聲回答:“買書比坐汽車強!”這時,“我”心里想些什么?
(5)這本薄薄的童話集為什么“我”纏著爸爸讀了一遍又一遍?
(6)為什么許多年過去了,對“我”來說,這本薄薄的童話集比任何一本書都珍貴?
三、再讀課文,演劇激趣。
1、學生自讀課文。
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
2、表演課本劇。
一、 合作探究,自學感悟。
1、 討論。
2、 分析。
(1)同學們朗讀有關句子。
(2)找出表示動作的詞。
(3)思考討論。
①“我”和爸爸是在哪里挑中了這本童話集的/
②如果把“挑”換成“買”好嗎?
小結:同學們在表演時,要演好爸爸“挑”書的`動作。
(4) 思考討論。
A、書買下了,此時,“我”的心情怎樣?為什么“我”捧著就像捧著珍寶似的
B、那么,該怎樣表演好這個“捧”的動作呢?誰來試一試?
3、 討論。
對剛才同學的表演,你還有什么看法呢?
4、 分析。
思考討論:對“冷”的表演重要嗎?為什么?
A、因為路遠天冷,“我”實在走不動了。“爸爸問我:‘怎么樣,成汽車比買書強吧?’”在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B、 是寒風呼嘯,“我”冷得直發抖,“我”卻大聲說“買書比坐車強!”這是為什么?
5、 討論。
“我仿佛覺得爸爸是含著熱淚在說這番話的 。”你理解了嗎?誰能體會爸爸當時的心情?請發表你的看法。
6、 請同學們再表演三至十二自然段課本劇,同時給予較高的評價。
五、總結。
板書
6 爸爸和書
爸爸 和 書
希望我們熱愛學習 節衣縮食 買一百多本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7
教學目標:
1、閱讀中自主識字若干個,積累“節衣縮食,省吃儉用、異口同聲”等詞。
2、通過學習,懂得《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父子間的對話,體會父親對子女的深切關懷。
4、了解爸爸對孩子的希望,引導學生喜愛讀書,熱愛學習。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學習,懂得《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
2、從父子間的對話,體會父親對子女的深切關懷。
課前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板書:書)每學期爸爸媽媽都會為我們買許多書,最近,他們給你買了什么書呢?
2、這些書得來似乎是輕而易舉的,然而作者的家里也有一百多本書,都是爸爸買的(板書:爸爸),但他們與爸爸之間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故事,若想知道,就讓我們一同學習第5課。(補全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檢查初讀情況。
明確課文主要講了當年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他希望我和姐姐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三、深入課文,理解重點段。
1、《黃帝的悲哀》到底是一本怎樣的書?(板書:《黃帝的悲哀》)
2、就這么一本破舊不堪,連伙伴都不愿翻閱的書卻為什么是我最珍貴的呢?默讀第3——13節,邊讀邊思考:爸爸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給我買這本書的?
3、交流:爸爸是在公司倒閉,媽媽干零活,家中的生活十分貧困的情況下給我買書的,而且是省下了乘車的錢。(板書:生活貧困)
4、那天路過舊書店,我寧可買書,也不乘車回家,然而事實沒有我想象的那樣輕松,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組討論)
5、反饋(出示第7——12節)
理解重點句子:
(1)“怎么樣乘汽車比買書強吧?”“不,買書比坐車強!”
體會在路遠天寒的情況下,爸爸用反語激勵“我”,使我產生戰勝困難的勇氣。引號在這里表示引用。
分角色讀 男女齊讀 齊讀第8、9節
(2)“走這么長的路是很累的。但是,不這樣做的話,爸爸就沒法給你買這本書了!”
體會爸爸的話包含了他對孩子的理解,及他這么做是迫不得已的。
個別讀 小組讀
(3)盡管這本書很薄很薄,我捧著它還是像捧著一件珍寶似的。
體會爸爸那樸實的話語,溝通了父子間的心靈。爸爸含著熱淚的一番話,使我倍感書的來之不易,所以視書為珍寶一般。
個別讀 齊讀
6、觀察插圖,從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感受到什么?
感受到當時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書讀,心里始終是熱乎乎的,很高興。
7、現在能說說為何對我來說,這本《皇帝的悲哀》是最珍貴的?
因為在家里生活貧困的情況下,我和爸爸頂著呼嘯的寒風,走了很遠的路,省下
乘車的錢買了這本書,同時,是它讓我懂得了讀書的樂趣,所以我覺得它最珍貴。
8、齊讀第3——13節,體會這本書背后那耐人尋味的意義。
9、后來爸爸病了,我們的生活更貧困了,那它還堅持買書嗎?自由讀第14——16節,其中哪些語句也讓你感動?
(1)理解“‘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和爸爸一同開心地笑起來。”
因為我們體會到了讀書的樂趣,在讀書中獲得了知識,即使省吃儉用也開心。雖然我們物質貧乏,但精神富有。
(2)理解最后一節。板書:一心希望我們熱愛學習。
四、總結全文
1、在學生朗讀全文的基礎上,根據板書總結:課文寫了我回憶爸爸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在生活貧困的情況下省吃儉用,為我們買了一百來本書,給全家帶來歡樂,包含了爸爸對“我們“的希望,使我懂得了讀書的樂趣,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2、學了課文,你覺得讀書有哪些樂趣?
3、“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象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愿大家心中始終充滿陽光,讓書成為我們的朋友,在知識的天空里盡情翱翔。
教學反饋: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非常明確:通過學習,了解《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珍貴的原因,使學生更加喜歡讀書,熱愛學習;了解爸爸對子女的關懷和期望,立志做個熱愛學習的人;并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對話。而這三者在實際教學中是相輔相成、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樣,就把課堂有限的時空集中在一個點上,保證了學習的高效。本課教學我緊扣“珍貴”、“父愛”,讓學生自學課文,尋找表現書珍貴的語句,感悟珍貴的深層次原因并領會其中蘊含的深層的父愛,效果不錯。課后作業是搜集積累關于讀書的名言,學生完成得不錯。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8
教學分析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作者通過寫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的經過,回憶“我”的爸爸節衣縮食,為我們帶來得快樂。表達了爸爸對我們的深切關懷和所寄托希望,說明這件事對“我”的影響。使“我”懂得讀書樂趣,熱愛讀書。
教學目標
從爸爸省吃儉用買書以及書籍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中,引導學生熱愛書籍、熱愛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獨立閱讀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學情分析
學生能夠認真朗讀課文,并且在老師的`指導下,初步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構想
本課內容較為簡單,讓學生分小組自學,全班交流,教師適當點撥,采用啟發式教學為主。
教學準備
錄音機、投影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學生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提出閱讀要求。
1看了課題你想到了什么?
2這是一位慈祥的爸爸?爸爸和書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呢?我們來學習第6課。
二、自讀課文(根據提示要求進行)
1、“我”和姐姐有多少書?這些書是怎么來的?
2、課文中著重講了那一本書?是怎么來的?
3、邊讀邊注意生字的讀音。
4、閱讀后檢查漢字情況,著重正音(指名讀生字詞)
三、指導閱讀。
1、課文中那幾個自然段是將爸爸給我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經過的?請把他們用[ ]表示出來。
2、前面講什么?后面講什么?
3、看看課文分幾段?
4、指名說說每段的意思。
四、放錄音,再讀課文,理解重點內容。
1、提示:把課文重要的地方讀一讀,把自己最感動的地方畫下來。
2、分角色讀第二大段。
3、 同位分角色讀第二大段。
五、總結全文,結合談體會。
1、你們的爸爸、媽媽給你們買書嗎?
2、你們從讀書中得到了什么樂趣?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9
一、教學目標
1、能在閱讀的過程中獨立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爸爸靠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給我買書的事。
3、體會爸爸買書的艱辛及希望我們成為熱愛學習的人,感受一家人對書的熱愛。
二、重點和難點
1、理解“盡管這本書很薄很薄,我捧著它還是像捧著一件珍寶似的”和“我仿佛覺得爸爸是含著熱淚在說這番話的”這兩句句子的意思。
2、了解爸爸靠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給我買書的事,從而體會爸爸買書的艱辛及希望我們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學習
1、在座的很多同學都很喜歡看書,因為看書能讓我們視野開闊,懂得很多知識,讓我們變得更聰明。通常你提出要買書時,爸爸媽媽會不會向你提要求?
2、可是你們知道嗎?有這樣一位小朋友為了買書卻不得不放棄乘車而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回家?這是為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講述這樣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
媒體出示課題:
5、爸爸和書
二、感知課文
1、媒體出示:預習提示。
(1)默讀課文,用喜歡的方式學習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
(2)想想、說說文章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說明:
這一設計主要體現:一是通過讓學生自己選擇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習字詞,引發學生閱讀的強烈興趣;二是這是一篇閱讀課文,通過說說文章講了件什么事,讓學生對文章的基本內容有一個粗略的感知。
2、檢查初讀情況
(1)分自然段讀,糾正或強調容易讀錯的字或多音字、輕聲字的字音。
注意“纏”是翹舌音,“珍寶似的”中“似”是翹舌音。
(2)(媒體出示)多音字組詞:
薄(bó)()似(sì)()樂(lè)()
(báo)()(shì)()(yuè)()
(bò)()
(3)討論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什么事?
(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寫了我家很窮,為了省錢買《皇帝的悲哀》這本書,“我”和爸爸寧愿不坐汽車,冒著呼嘯的`寒風,走了好遠好遠的路,步行回家的事。)
過渡:《皇帝的悲哀》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呢?課文的一開始就告訴了我們答案
板書:《皇帝的悲哀》
三、研讀課文
1、默讀第
1、2節,討論交流
(1)《皇帝的悲哀》到底是怎樣的一本書呢?
舊的、很薄很薄。
(2)和書架上一百來本、童話、故事、作文相比這是一本毫不起眼的書,小伙伴們從來不會去翻一翻。可我的看法卻完全不一樣,快速找到這句句子。
出示媒體:但是對我來說,這本書卻比任何一本都要珍貴。
讀句子,質疑
通過讓學生自己找到問題,找出矛盾之處,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通過理清課文的條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爸爸是靠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給我買書,從而更加體會這本書來得不易。
過渡:“薄薄的童話書對我來說,為什么比任何一本書都珍貴?”
2、指讀第3—13節,找到具體的詞語體會。
(1)板書:工廠倒閉只好做臨時工
當時我們家的條件已經到了吃飯生活都成了問題,可是爸爸路過舊書店(板書:還是決定幫我買書)。
(2)板書:不能乘車,要走回家;
因為家里窮,買書,坐車兩者只能選擇一個,買書就必須走回家。
(3)板書:路遠,寒風刺骨。
家里很遠,后來爸爸把我背回家,而且寒風呼嘯,冷得我們直發抖。
通過體會,進一步體會“薄薄的童話書對我來說,為什么比任何一本書都珍貴?”的原因,因此我把它看作“珍寶”。
板書:珍寶
(4)體會句子“我仿佛覺得爸爸是含著熱淚在說這番話的。”
體會到在困境中的爸爸希望孩子成材的熱切期望,以及面對懂事的孩子一份深深的感動。
理解句子的含義,對一般的同學來說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通過對句子的句子分析,學生就能夠恰如其分地理解句子所要表達豐富的思想內容。所以在這里,教師的點撥非常重要,通過聯系文章的中心,作者的意圖,聯系人物的品格,事件的意義,從而引導學生言之有據,言之有理,使學生能從整體上深入理解課文。
5、媒體出示圖片:
盡管家里這么窮,但是從爸爸和我的神情中你讀到了什么?
總結:是啊!從爸爸和我愉快的神情中,我體會到了爸爸和我即使再冷再累,只要能有書讀,心里也是熱乎乎的,高興的,也不覺得苦。正是因為這本書來得不容易,讓我懂得了讀書的樂趣,所以我覺得這本書比任何一本書都來得寶貴的。
其實我們的每一本書都是來得不容易的。
6、自由讀
14、15、16自然段。
(1)理解句子(媒體出示):“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我們異口同聲地說,和爸爸一同開心地笑起來。(板書:節衣縮食、省吃儉用)
(2)討論:爸爸為什么要給我們買書?(板書:成為熱愛學習的人)
四、復習鞏固
1、分角色朗讀全文。
2、本文為什么用《爸爸和書》為題?
3、工整地抄寫名言:媒體出示。
不要追求物質享受,知識才是真正的財富,做一個精神上的富有者。
五、拓展作業
1、閱讀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
2、抄寫詞語
3、介紹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寫一寫書的來歷。
在課外作業中引入閱讀有關名人讀書的故事,介紹一本自己喜歡的書,寫一寫書的來歷,不僅擴大了閱讀教學的容量,也是對語文課堂教學進行改革、補充、擴展與延伸,使學生能把在課堂教學中學到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在實踐中得到應用,并有效地幫助他們深化知識、提高能力,并引發學生閱讀的強烈興趣。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10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生字詞(如“薄”“嵌”“皺”等),理解課文內容。
學習通過細節描寫(如環境、動作、語言)刻畫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討論,分析“爸爸”與“書”的象征意義。
結合生活經驗,體會文中“節儉”與“知識”的價值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父愛的深沉與偉大,培養珍惜書籍、熱愛學習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爸爸”的語言與行動,理解其對“我”成長的影響。
難點:理解“書”在文中的象征意義(如精神財富、家庭紐帶)。
教學過程
一、導入(5分鐘)
提問:你與父親之間最難忘的.物品是什么?為什么?
引出課題:書,在作者心中不僅是知識,更是父愛的象征。
二、初讀感知(10分鐘)
學生自由朗讀,標注生字詞,教師正音。
概括文章結構:
買舊書的起因(家境貧困)
買書的過程(雨中奔波、討價還價)
買書后的感悟(“節儉”與“知識”的啟示)
三、精讀分析(20分鐘)
人物分析:
找出描寫爸爸的語句(如“爸爸皺著眉,摸了摸衣兜”“他笑著說:‘不貴不貴,知識是買不貴的。’”),分析其性格特點(節儉、愛書、樂觀)。
對比“我”的心理變化(從“舍不得”到“珍惜”),體會成長。
象征解讀:
小組討論:書在文中象征什么?(物質匱乏時的精神支柱、家庭傳承的紐帶)
四、拓展延伸(10分鐘)
聯系生活:分享家人贈書或鼓勵讀書的故事。
寫作練習:以“____和書”為題,仿寫一段與書有關的回憶。
五、作業布置
摘抄文中描寫細節的句子,并批注表達效果。
寫一篇讀后感,題目《我眼中的“爸爸和書”》。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 1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書”作為敘事線索的作用,掌握倒敘與插敘結合的敘事手法。
分析環境描寫(如“雨中的舊書店”)對主題的烘托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通過角色扮演、辯論,探討“節儉”與“知識投資”的矛盾與統一。
結合時代背景(物質匱乏的年代),理解父愛的特殊表達。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悟“知識改變命運”的價值觀,培養理性消費觀。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文本細讀,理解“爸爸”行為背后的教育理念。
難點:探討“節儉”與“知識投資”的辯證關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5分鐘)
播放舊書市場紀錄片片段,提問:你如何看待“買舊書”這一行為?
引出課題:在物質匱乏的'年代,書承載著怎樣的意義?
二、文本細讀(20分鐘)
敘事手法分析:
找出倒敘(如“多年后,我仍記得那本舊書”)與插敘(如“爸爸曾說……”)的句子,討論其作用(增強情感張力)。
環境描寫品析:
雨的描寫(“淅淅瀝瀝”)如何烘托人物心情?
書店的破舊與書的珍貴形成怎樣的對比?
重點分析“雨中的舊書店”片段,討論:
三、思辨討論(15分鐘)
分組辯論:
正方:爸爸用省下的車費買書是明智之舉。
反方:在雨天奔波買舊書不值得。
教師總結:引導學生理解“節儉”與“知識投資”的平衡,體會父愛的深遠意義。
四、文化拓展(10分鐘)
對比閱讀:提供不同年代關于“書”的文本(如《送東陽馬生序》),討論“書”在不同時代的價值。
聯系現實:探討“電子書”時代,如何傳承“紙質書”的情感記憶。
五、作業布置
小組合作:以“舊書攤的故事”為主題,拍攝微視頻或編寫劇本。
撰寫小論文:《論“節儉”與“知識”的辯證關系——以<爸爸和書>為例》。
教學反思建議
關注學生對“節儉”價值觀的接受度,避免說教。
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經歷,將文本與生活經驗結合。
教案設計亮點
分層設計:基礎版側重文本理解,深度版強調思辨與文化拓展。
跨學科融合:結合歷史、社會學視角,拓寬學生視野。
情感共鳴:通過角色扮演、辯論等活動,深化對父愛的理解。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爸爸和書》教案設計范文06-12
精選爸爸和書教案設計參考08-30
關于爸爸和書教案設計推薦10-20
關于語文爸爸和書的教案設計07-31
爸爸和書的教案06-20
爸爸和書教案08-30
爸爸和書相關的教案07-26
爸爸和書的教學設計10-23
關于《爸爸和書》的教學的設計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