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貝殼》的教學反思
關于《小貝殼》的教學反思
隨著課堂改革的全面展開,在教學的實踐中,使我不時的以課改的新觀念來武裝自身,以新的規范駕馭著藝術課堂。自從教了藝術課后,我感覺到了藝術課內容的豐富多彩,深受小朋友們的歡迎,他們在玩中學、樂中思,感悟到藝術課強調的是不同藝術門類、不同學科之間的聯系與相互的滲透,教學可以選擇不同的切入點來傳授知識,甚至可以打破學科界限,它所要求的藝術能力比過去講的:“知識技能”要豐富得多。
下面就結合《小貝殼》這一課來談談我的一點感想。
1、注重美育的培養。讓同學在藝術中體驗美、表示美、發明美。同時,讓他們在美中體驗藝術,使他們了解到藝術自身就是一種美。在本節課中,教師鼓勵同學拿起筆來,放開歌喉,用繪畫、唱歌等藝術形式來表示大海的壯美。
2、“變被動為主動”。教師始終是同學學習的伙伴,課堂上是一種和諧、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設計的繪畫、游戲、歌唱、扮演等一系列活動給了小朋友們充沛想象與活動的機會,使同學得到了幸福快樂的情感體驗。同學能愉快、自然、主動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通過群體活動可使同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樣才干激發同學的創新能力。
3、重過程、重思維、重實踐。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同學踴躍發言、討論、積極研究、考慮,充沛體現了同學審美、發明思維、合作交流能力和藝術實踐能力,使同學提高了對學習過程的認識。
4、注重人文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知識技能的學習同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高有機的結合起來,發揮藝術情感的潛能,體驗藝術活動的樂趣。
【《小貝殼》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兒歌《別說我小》的教學反思09-20
教師《制作小桿秤》教學反思03-07
教師教育教學反思《志趣小談》03-19
中班數學活動《捆小棒》教學反思11-17
《小蟋蟀找朋友》的教案反思03-28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