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的教學反思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反思
古詩《尋隱者不遇》是唐代的詩人賈島所作,賈島又被稱為“苦吟詩人”,他的詩語言簡潔,文字精練,詩句蘊含著豐富的感情。
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于答。“松下問童子”,必有所問,而這里把問話省略了,只從童子所答“師采藥去”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接著又把“采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辭,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后一句“云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復對方采藥究竟在山何處的問題。為了幫助學生理解這種寓問于答的寫作方式,我先采用多種形式的讀,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從詩句體會人物情感,然后結合《補充習題》中的第三題:“想象詩歌中詩人問了哪些問題,童子又是怎么回答的”讓學生獨立思考后小組討論。在一問一答的形式中體會詩人的心情變化,第一句:松下問童子——滿懷希望。第二句:言師采藥去——情緒一下子低落變成失望。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之中萌生了一線希望。第四句:云深不知處——悵然若失,徹底失望,生出無可奈何之感。理解詩句中蘊含的感情色彩后,我引導學生再次朗讀詩歌,與文本對話。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意境,進行改寫詩歌,并適當地指導學生要交待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情的起因。描繪周圍的景物。想像對話時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適時寫出詩人的心情。
【尋隱者不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On the farm》的教學反思02-27
seasons教學反思01-17
《大海》教學反思02-26
新詩教學反思03-19
《母雞》教學及反思02-18
新詩教學反思03-19
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岳飛教學反思03-19
趙州橋教學反思03-19
《格子》的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