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家鄉體育發展調研報告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癥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體育發展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體育發展調研報告1
一、我縣農村公共體育服務設施現狀
1、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
xx縣屬國定貧困縣,全縣有農村人口xx萬,占全縣人口的xx%。由于縣公共財政底子薄,全縣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十分滯后。xx年,國家開始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村級主要建設水泥籃球場,并配置2張室外乒乓球桌,國家和省級每個項目補助xx萬元(含器材,xx年起為1.7萬元),不足部分由地方配套。截至XX年,我縣完成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建設31個,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得到了較大改善。所建設施由村干部或委托村小學管理,均免費開放。
2、體育組織建設。
目前,全縣有近70%的行政村成立了老年體協組織,有近40支民間龍獅隊、30支民間龍舟隊。體育組織建設走在了體育場所設施建設的前面。
二、主要經驗做法
村級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建設約需5萬元,我縣大多行政村村不具備這樣的財力,要推進項目建設,就必需整合教育、扶貧、新農村建設等資金。在最初項目申報是,就首先考慮扶貧建設點、新農村建設點和土坯房集中改造建設點等。這樣,就較好的保證了項目建設的.順利實施。
三、存在的問題
1、農村公共服務活動經費缺乏,不能對損壞的器材實施及時維修,村級體育組織運轉困難,不能有效組織開展體育活動。
2、當前國家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項目缺乏靈活度,沒能很好的和山區縣的地理特點結合,實施效果不是很好。
四、幾點建議
1、上級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協調,項目的實施要在體現公共服務的前提下,打破部門局限,最大化的統籌和整合。
2、多渠道保障和增加對農村基層公共服務活動經費的投入,出臺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勵社會力量加入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家鄉體育發展調研報告2
根據市政協調研要求,對照《全民健身條例》、《河南省體育發展條例》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現將我市全民健身設施建設及活動情況向各位領導及委員匯報如下:
一、加大投入力度,公共體育基礎設施逐步完善
近幾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政協的大力支持下,我局認真貫徹執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新形勢下,高度重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工作,加快體育場地基礎建設步伐,為全民健身工作奠定牢固基礎。創新發展思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成功創建省全民健身示范縣(市),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我市現有各類體育場地1633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61平方米,超過全省平均水平。
一是高度重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工作。按照《全民健身條例》、《河南省體育發展條例》和《公共文化體育設施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市政府把體育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寫入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把體育事業發展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并隨財政收入的增加逐步增加。全市中心城區規劃體育用地45.72公頃,15個鄉鎮規劃體育用地60公頃。
二是持續加大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全市體育場地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主要以省、市體彩公益金投入為主渠道,市政府注入配套資金,三年來共投入資金1378萬元,用于體育設施及器材的普及。
三是扎實推進城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步伐。抓住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和省全面直管這個機遇,加快我市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建設進度。在“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了市體育文化中心,預算投資6億元,實際投資8億元,占地面積310畝,包括主體育場、綜合辦公樓、籃球館、游泳館、綜合訓練館、會議中心等設施。目前,整個工程進入驗收階段。近三年在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鄉鎮體育健身工程全覆蓋的基礎上,共完成新型農民體育工程140個,新建多功能運動場7個,健身路徑30條,健身步道3萬余米。借力百城提質工程,圍繞打造“10分鐘”健身圈,利用城市公園、游園、綠地廣場安裝健身器材90余處。持續發力,提升體育健身設施,爭取省資金500萬,政府配套500萬元,在萬匯城三期以東、新華書店以北建設市室內全民健身中心,已基本完成選址、規劃、論證、征地等前期工作,另外為解決城區健身設施不均衡問題,在煤山公園建設市老年體育公園。建立公共體育設施管理長效機制。對于已建成的全民健身場地,制定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管理、維護制度。先后出臺了《xx市鄉鎮體育健身工程場地建設標準》、《xx市體育健身設施管理辦法》等制度,為全市體育場地正常運行提供制度保障。
二、突出活動載體,全民健身工作扎實開展
我們緊緊圍繞地方傳統體育文化,引進高水平體育賽事,以省全民健身評價體系為基礎,以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市)等為抓手,推動全民健身工作扎實開展。
一是以傳統體育項目為載體,促進民間特色體育蓬勃發展。全市各鄉鎮、街道辦事處、市直各單位、企業、學校利用五月“全民健身月”,八月八日“全民健身日”,元旦、春節、老人節,開展富有當地民俗和傳統體育文化特色的健身活動。已普及到各村、居委會和社區,年參與群眾40萬人次,形成了“一鄉一特色,一村一亮點”的群眾體育格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達到35%以上。積極支持教育系統開展“陽光體育”活動,切實保障16多萬在校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學生體質健康優秀達標率21.65%,學校體育工作再上新臺階。xx中心校大力普及花樣跳繩活動,多次參加全國性花樣跳繩比賽,并取得優異成績。二是引進高水平體育賽事,提升我市體育工作知名度。由政府牽頭,企業參與,協會融資,近三年堅持開展“中睿速遞杯”全國冬泳邀請賽、“河濱公園杯”全省摩托車越野賽、市文明單位籃球賽、“江山杯”籃球邀請賽、市老年門球值班賽、“xx農商銀行杯”乒乓球邀請賽,逐漸形成了在全國、全省和當地叫得響的六大體育活動品牌。先后承辦省品牌賽事“環中原”自行車公開賽,全省健身氣功站點總決賽,中美男籃對抗賽,“龍府杯”全國大學生男籃邀請賽,“戴爾建生杯”友好城市羽毛球邀請賽,全省“公仆杯”乒乓球賽等重大賽事。三是舉全市之力組織市第xx屆運動會,引領公共體育新氣象。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在時間短、任務重的情況下,歷時x年成功舉辦第xx屆運動會,實現了“隆重、熱烈、精彩、節儉、圓滿”的辦會目標;省體育局局長、市四大班子領導、市拔尖人才以及來自全市的`113個參賽代表團、文體表演參演人員等2萬多人參加了盛大的開幕式。項目設置、參加人員均創歷史新高,特別是開幕式受到市領導和全市人民的贊揚。四是組織參加省第xx屆運動會和省農民體育工作現場會,增強我市體育工作影響力。我市代表團總積分在全省18個省轄市和10個直管縣綜合排名中,名列第15,被授予“優秀組織獎”、“體育道德風尚獎”等榮譽稱號,是十個直管縣(市)中獲得“優秀組織獎”的縣(市),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向全市人民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10月23日,在夏邑縣政府會議中心,我局作為省體育系統的代表,在全省農民體育工作現場會上做典型發言。我市全民健身工作得到了省體育局和省農業廳領導的充分肯定。五是開展機關干部系列體育活動,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引領作用。20xx年我市舉辦科級干部籃球、乒乓球、登山、自行車、健步走等體育活動,處級干部100余人次登頂九峰山,科級以上干部1000余人次參加了籃球、自行車、健步走等系列活動。領導干部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帶動了全民健身的熱潮。
近年來,我市體育工作繼續保持全國體育先進縣、全國武術之鄉、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全國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20xx年再次榮獲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連續四年榮獲河南省全民健身活動一等獎、全民健身評價體系考評位居十個直管縣第一。20xx年9月,我市積極申報創建全民運動健身模范縣(市),第一階段申報材料已上報省體育局和國家體育總局,待國家體育總局測評標準出臺后,我局將嚴格按照測評標準準備創建條件,力爭完成創建任務。
三、加大服務保障,全民健身網絡逐步形成
一是充分發揮體育場地優勢,不斷激發全民健身活力,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20xx年修訂出臺《xx體育產業發展獎補辦法》,對組織場地建設、開展健身活動、青少年業余訓練的相關單位給予補助。通過加大獎補力度,充分調動了全市人民的健身熱情。二是著力構建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配備體育專干,各行政村、社區設置文體協管員。
將為了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作為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始終把滿足人民群眾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狠抓業余訓練工作,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步伐,積極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繼續加大投入,科學指導,讓體育活動、體育組織和體育服務達到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的共同要求,為健康汝州建設、為新時期xx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家鄉體育發展調研報告3
為進一步推進全區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其服務功能。根據區人大常委會20xx年工作安排,近日,區人大常委會社會建設工委及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調研組,對全區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建設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調研組現場察看了區體育場、體育館、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小型全民健身中心、村綜合體育場等設施,聽取了區體育局關于全區體育活動設施建設情況的報告,并進行了座談和討論。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區政府把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建設作為保障人民群眾基本體育活動權益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各項體育惠民工程,不斷增強公共體育的供給能力。根據《省經濟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省全民健身實施計劃(20xx—20xx年)》《省政府關于加強基層基本公共服務功能建設的意見》要求,確定了全區“十三五”期間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實行統籌規劃,持續建設,分步實施。現已建成占地35000㎡、12000座位的體育場、26000㎡的全民健身廣場和24000㎡的體育公園;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省級全民健身示范區等體育設施;實現了全民健身路徑工程全覆蓋,完成城鎮“十五分鐘健身圈”目標。基本形成區、鎮、村三級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二、工作成效
1、強化組織領導,公共體育保障機制逐步完善。區政府高度重視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和建設推進會,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清單,強化督查指導,落實考核內容,建立健全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管理、使用的保障機制。
其中,通過招商引資方式,投資建設膜結構全民健身中心及標準游泳館,投資建設方負責運營。
2、加大資金投入,公共體育活動設施逐步健全。多方籌措資金,20xx年以來從體彩公益金和上級專項資金中專門支出資金#余萬元,其中為全區各鎮“三個一”工程項目配置體育設施#萬元,直接補助各鎮建設達#萬元。20xx年花費#余萬元為農村體育場地購置體育器材,投資#萬元為村建成綜合健身活動場;20xx年投資#萬元為美麗鄉村點添置體育器材,投資#萬元提升農村體育工程。
3、實施健身計劃,公共體育服務功能逐步提升。全區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建設工作得到了較快發展。目前,全區共有體育場地834個,其中室內體育設施場地28個,室外體育設施場地806個;體育場地面積608418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24平米,超過國家標準24%。按體育場地種類劃分,體育場4個,田徑場4個,小運動場32個,民營游泳館3個,足球場地37個,籃球場地217個,排球場地36個,乒乓球場地231個,羽毛球場地23個,健身房14個,健身步道3個,全民健身路徑222個。
三、存在問題
1、資金投入不足,多渠道的'投資運營機制尚未建立。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群眾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越來越強,全區對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建設的財政投入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對參與體育活動設施的需求,在宣傳、引導、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方面還有待加強,營造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氛圍仍需努力。
2、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建設仍顯滯后,數量不足和規模較小。目前,全區公共體育活動設施已基本完成“十三五”期間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目標任務。但總體而言,全區公共體育活動設施水平不高、規模較小、數量不足,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游泳館尚未建成使用,城市居民小區公共體育設施配套不完善,部分器材存在老舊破損,部分村居缺少必要的公共體育設施,不能滿足群眾就近、就便參與和開展體育活動的需要。
3、公共體育活動設施管理還不到位。管理制度急需完善、管理人員欠缺、管理經費不足,不能從根本上做到有人管理、有錢使用的問題。另外,還存在部分企業、事業單位的體育設施只滿足于自給,不能共享共建,做到對外開放,致使部分體育設施閑置,造成體育活動設施資源趨向浪費。
四、幾點建議
1、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和宣傳引導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投入機制,區財政要加強對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維修、管理的投入,對已列入規劃的公共體育設施建設項目,要擬定資金安排計劃,列入財政預算,以充分發揮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中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鼓勵企業、社會團體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創辦公共體育設施。
2、進一步加快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步伐。要充分認識加強我區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齊心協力推進區級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同時,推進鎮級體育設施建設,為城鄉居民體育活動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滿足人民群眾的體育健身需求。
3、進一步加強公共體育設施管理。要完善管理制度,落實管理經費,加強管理隊伍建設,特別要加強體育設施的日常維護管理工作,清除安全隱患。要加強指導,提高公共體育設施的利用率和參與率,推動群眾的體育活動更加健康有序地開展。要加強社會體育資源的整合,實現公共體育資源共享。
【家鄉體育發展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家鄉體育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9-27
家鄉發展調研報告03-15
家鄉體育發展報告09-27
家鄉發展調研報告4篇03-15
體育發展調研報告范文(精選10篇)06-21
家鄉經濟文化發展情況調研報告08-30
發展的調研報告12-28
服務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12
農業發展調研報告_調研報告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