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調研報告
隨著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需要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報告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事關企業的興衰,特別是政策性、知識性、專業性比較強的金融企業,顯得更加重要。農村信用社能否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人才隊伍建設是前提和保證,因此,農村信用社就必須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出適合自身業務發展的各層次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只有各層次人才隊伍的整體素質提高了,農村信用社工作的整體效率才能最大地提高。結合筆者對該單位實際情況進行調研,由此而引發了對目前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的一份淺見。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蒙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賈莊信用社位于蒙陰縣最北端,比較偏遠,為轄內九個行政村0.9萬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社各項存款余額達到6027萬元,貸款余額達到2942萬元,實現營業收入286萬元,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1、人員情況:該社現有干部職工11人,平均年齡在37歲,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干部職工5人,占員工總數的45%。
2、崗位設置:賈莊信用社現在設置主持工作主任一名,內勤主任一名,主管會計一名,借據崗兼立據崗一人,柜組會計2人,復核員一人,出納員一人,外勤業務人員2人。由于單位業務相對較少,地理位置偏遠,給工作和生活帶來很多不便,所以單位人員情況基本保持不變,人員相對較少,基本保持最原始的業務操作流程,有的員工還身兼兩職,除存在較大風險隱患外,給業務發展也帶來不便,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制約了業務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體制不順,用人機制不活。1996年與農業銀行脫鉤前,農村信用社歷年接收的新員工大多數是頂替、照顧的內部職工子女,文化水平普遍偏低。行社脫鉤后,盡管采取了很多措施,加大培訓力度,鼓勵員工利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再加上近幾年來,從大中院校引進了二十幾名大學生,但是由于受體制原因的影響,仍然滿足不了現在的需求,一時還不能改變現在的狀況,形成了隊伍老化、制度不活、競爭軟化的落后局面。
(二)、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復合性人才嚴重匱乏。一是缺乏既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又熟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經營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科技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三是缺乏精通法律的專業人才;四是缺乏公關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強的'市場開發人才。
三、對策及建議
(一)、發現人才,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首要問題,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所在。一是要善于發現人才,世上有伯樂,然后才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確不常在。這說明發現和識別人才關鍵是各級領導要甘當新時代的伯樂。二是要有求才愛才之心,善于把握人才的本質特征,要從不同類型人才、不同層次和不同要求的特點出發,把握不同人才不同特征,避免用同一個標準來衡量不同類型的人才,要用其所長避其所短,發揮人才的最大潛能。三是加大人才培養和煅煉力度,人才不是與生俱來的,知識在于積累,天才來自勤奮,人才在于培養,要為農村信用社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事業心強,愛崗敬業的年青員工創造多崗位煅煉的機會,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對他們進行培養。四是要明確用人標準,做到按需配置。要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內涵,要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選擇各層次所需的德才兼備的人才,要注意平衡德與才的關系,有德無才是庸才,有才無德是壞才,如果一個有才能的人,沒有甘于奉獻、大公無私的敬業精神,一心只想貪圖享樂的話,那么,才能越大破壞力越強。因此,要從規避道德風險入手,從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標準方面扼制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二)、提高一線窗口人員操作水平。營業人員服務質量的優劣,操作水平的高低將會直接影響信用社在社會公眾中的信譽和形象,現階段農村信用社人員緊缺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一線缺少各類熟練操作業務的營業人員,因此,農村信用社建設一支業務操作水平精湛的一線操作人才隊伍尤其重要更是農村信用社提升綜合競爭能力的根基。
一是要加強業務崗位人才隊伍的崗位輪換,把一線人員培養成一專多能的業務能手,逐步實行按職務、職稱、崗位取酬的激勵機制,能者多勞多得,劣者少勞少得,視員工的能力可以低職高聘,也可以高職低聘,這樣既有利于人才在本地區間的合理流動,也有利于促進人員分流,優化全系統員工隊伍。
二是加強培訓,加快一線人才隊伍新業務、新知識的更新速度。要改變農信社管理人員知識結構的落后面貌,短期內單靠外部高等院校輸送人才是遠遠不夠的,因此,還必須堅持抓好后續教育,積極創造“學習型”人才培養機制。為先天文化知識水平不足業績優秀的員工加油充電,提高文化知識,業務理論水平,適應信用社改革與發展的需要。可以從現有用工中通過考試的方式,選拔一批優秀人才輸送到專業院校脫產學習,通過單位、個人雙方負擔教育投入的辦法,畢業后給與相應的待遇。從而實現結構調整與現有人員盤活的雙重戰略。
三是實行崗位等級管理,嚴格員工績效考核。建立激勵和教育機制,正確引導員工自覺加強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實行調整與發掘現有人力資源潛能雙重戰略一是要推行全員聘用制,把職務和職稱評聘全面納入結構比例控制,真正引入競爭機制,全方位推進優化組合。根據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各用人單位和應聘人員實行雙向選擇,不分地域,競爭上崗,按勞分配,多勞多得,以績取酬。
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調研報告2
人才是企業的第一資源,人才隊伍建設關系到企業的興衰,尤其是對于政策性強、知識性強、專業性強的金融企業。農村信用社可以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激烈的金融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人才隊伍建設是前提和保證。因此,農村信用社必須根據自身特點,制定各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只有提高各級人才的整體素質,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信用社的整體效率。結合筆者對本單位實際情況的調查,對目前農村信用社的隊伍建設提出一點淺見。
一、信用社基本情況
蒙陰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甲莊信用社位于蒙陰縣最北端,相對偏遠,為轄區內9個行政村9000人提供金融服務。截至目前,該機構各項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6027萬元和2942萬元,營業收入286萬元,各項業務穩步發展。
1.人員情況:干部職工11人,平均年齡37歲,大專及以上學歷干部職工5人,占職工總數的45%。
2.崗位設置:家莊信用社現設主持主任1人、后臺主任1人、主管會計1人、到期票據崗1人、常設票據崗1人、柜面會計2人、審核員1人、出納1人、現場業務人員2人。由于單位業務比較小,地理位置偏僻,給工作生活帶來很多不便,單位人員情況基本不變,人員比較少,基本保持了最原始的業務操作流程。部分員工還兼任兩個職位,不僅潛在風險大,而且給業務發展帶來不便,對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形成一定阻力,制約業務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管理制度不暢,用人機制不到位。1996年與農業銀行脫鉤之前,農村信用社歷年接收的新員工大部分是內部員工的子女,被替代照顧,文化程度普遍較低。雖然在行業和社會分離后,采取了許多措施加強培訓,鼓勵員工在業余時間積極參加各種專業技術資格考試和學歷教育,近年來從高校引進了20多名大學生,但由于體制原因的影響,仍然不能滿足當前的需求,暫時不能改變現狀,形成了隊伍老化、制度不活躍、競爭軟化的落后局面。
(二)、知識結構和年齡結構老化,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嚴重短缺。一是缺乏具備一定理論知識、熟悉金融業務的高素質管理人才;二是缺乏精通計算機專業知識、科技應用能力強的技術人才;第三,缺乏精通法律的.專業人員;第四,缺乏公關營銷能力強的市場開發人才。
三、對策和建議
(1)發現人才是首要問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關鍵。第一,要善于發現人才。天下有伯樂,再有千里馬。千里馬總在,伯樂不總在。這說明發現和識別人才的關鍵是,新時代的各級領導都要甘當伯樂。第二,要有求索愛才之心,善于把握人才的本質特征,從不同類型人才、不同層次、不同要求的特點中把握不同人才的不同特點,避免用同一標準去衡量不同類型的人才,揚長避短,發揮最大潛能。第三,加強人才的培養和訓練。人才不是天生的,知識在于積累,天才來自勤奮,人才在于培養。要為農村信用社有知識、有理想、有道德、事業心強、事業心強的年輕員工創造機會,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他們。第四,要明確就業標準,按需分配。要明確人才隊伍建設的內涵,從德、能、勤、績、廉等方面選拔各級德才兼備的人才,注意平衡德才關系。德無才是庸才,才無德是昏才。如果一個有天賦的人沒有奉獻和無私奉獻,只想享受快感,那么天賦越大,破壞力越強。因此,有必要從制定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標準等方面來避免道德風險,遏制可能出現的道德風險。
【農村信用社隊伍建設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隊伍建設的調研報告03-27
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5-18
基層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1-16
醫療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1-23
師資隊伍建設調研報告11-18
政法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1-07
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2-01
職工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3-08
鄉村之星隊伍建設調研報告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