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沈陽故宮導游詞

時間:2023-01-02 14:57:57 導游詞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沈陽故宮導游詞精選15篇

  作為一名專門為游客提供優質服務的導游人員,通常需要用到導游詞來輔助講解,導游詞一般是根據實際的游覽景觀、遵照一定的游覽路線、模擬游覽活動而創作的。我們應該怎么寫導游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沈陽故宮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沈陽故宮導游詞精選15篇

沈陽故宮導游詞1

  大家好!我是小吳,這天由我來帶領大家游覽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0年),建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營造和使用過的宮殿。清世祖福臨也曾在那里繼位,改元“順治”、并于當年入關,統治全中國。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全部建筑計300多間,共組成20多個院落。按其布局,可分為東路、中路和西路三大部分。我們計劃游用三個小時的時光去游覽,此刻我們已將到了,大家下車,先聽我說幾句。

  首先,我告訴大家,注意的事項。第一,大家要緊跟我身后,不要走丟了。第二,要在規定的時光內集合,如果找不到了,請撥打我的手機。第三,不要亂扔東西,講衛生。第四,持續安靜,不要大喊大叫。好了,出發了。

  沈陽故宮是中國現存僅次于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筑。在建筑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集漢、滿、蒙族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大家看,這座占地六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620年,建成于1636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間。清朝進關后對盛京皇宮又進行了保護和擴建,到乾隆時基本構成今日規模。

  大家看,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宇炕口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朔閣,以及鳳凰樓等高臺建筑。在中國宮殿建筑史上,絕無僅有;那機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建筑風格,更是“別無分號”。

  沈陽老城內的大街號“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筑114座。主要建筑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文溯閣等。大政殿是用來舉行諸如頒布詔書、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大典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于宮廷的現象,體現了創業初期君臣平等的歷史,也是從打天下到坐天下的君臣平等的延續。到了入關后,從北京故宮開始,這種平等被逐漸打破,最終構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

  中間高聳的建筑是沈陽故宮里唯一的煙囪。故宮里每一個房間的炕火都從地下的通道匯聚到這個煙囪里,這是他們一統天下的思想的象征。這個煙囪共有11級,最上方一級只有三塊磚構成。導游說,這個一統天下的煙囪反而成了清朝的讖語: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后的宣統帝只做了三年江山,就是那三塊磚的預示。想當年努爾哈赤在修建這個一統天下煙囪的時候,如果早知如此,肯定會加多幾層吧?!

  下方,請大家自由參觀。三個小時后在那里準時集合。

沈陽故宮導游詞2

  游客們,你們好,

  我們這次參觀的景點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4A風景名勝區和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沈陽故宮。首先我們來看看沈陽故宮的平面圖。

  沈陽故宮建于公元1620年。經過三次大規模建設,形成了東、中、西三向格局。東路建于清朝皇帝努爾哈赤時期,主要建筑有大正殿和十王亭;中路建于清太宗年間。主要建筑有大青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西路建于清代乾隆年間,以存放四庫全書而聞名,包括舞臺、嘉蔭堂、文尚閣和養心齋。沈陽故宮作為中國現存最好的兩座古代皇家宮殿之一,與北京故宮遙相呼應,但卻有著完全不同的建筑風格。這一刻,讓我們領略昔日故宮的風采。

  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中路建筑的大慶門,俗稱武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是當時文武官員等候王朝的地方,也是太宗皇太極理解官員感激之情的地方。那么這扇門為什么叫清門呢?正統觀點認為,清朝的稱號是清朝,宮殿的正門是國門,所以叫清朝門。還有傳說說這木門建成后沒有名字,只是叫大門。后來皇太極改名為大清。聽說北京明故宮的宮門叫大明門,所以為了體現針鋒相對,就把它命名為清門。

  我們經過清門,前樓是崇政殿。崇正堂原名“主廳”,俗稱金殿。崇德元年,取名崇正堂。是皇太極處理軍政事務,會見外國使節和邊疆少數民族代表的地方。

  我們可以看到,崇政殿是五座九奧硬山建筑,殿頂有黃色琉璃瓦和綠色飾邊,所以請注意殿頂的琉璃瓦。去過北京故宮的朋友一定記得很清楚,北京故宮的琉璃瓦是黃色的,沈陽的琉璃瓦是黃色的,有綠色的鑲邊。所以這是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重要區別之一。

  我們走上講臺。然后,平臺兩側有日晷用于計時,還有嘉良亭用于存放標準計量單位。我們可以看到平臺上有四個大罐,你明白它們是干什么用的嗎?那我告訴你,他叫“吉祥缸”它叫做“Menhai ”,是宮殿里重要的防火設施,象征著缸里的水和大海一樣多,可以滅火。

  我們去了蘇美爾。抬頭一看,上面的牌匾是用滿文和中文寫的“崇正堂”。請看左邊的滿語。我們有一個形象隱喻“中間一根棍子,兩邊有刺,加上圓圈和圓點,全是字”。然后沈陽故宮所有的匾額左邊是滿族,右邊是中國人。北京故宮的匾額左邊是中國人,右邊是滿族人。那么這就是沈陽故宮和北京故宮的第二個區別。

  我們抬頭看著“懸掛在崇正堂上方。鄭達光明;這塊匾是順治皇帝口述的。下面是皇帝的寶座。據說王座上刻著八條金龍。加上坐在寶座上的真龍帝,恰好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九條龍。在崇正堂的那一刻,我們會去那里參觀。

  我們面前的宏偉建筑是鳳凰大廈。它建于3。在8米高的青磚橋臺上,有一座三層樓高的依山樓。原名祥豐樓,是皇太極休息、宴請、學習的地方。我們看到“懸掛在大門上方。紫色來自東方。至于橫匾,是乾隆皇帝口述的。意味著清朝國家繁榮的福報來自東方的盛京。然后鳳凰樓不僅是當時后宮的正門,也是當時北京最高的建筑,所以有“豐樓小日”說,并被列為盛京八大景點之一。傳說你站在鳳凰臺上就能看到撫順市。

  穿過鳳凰樓,我們來到一個院子,皇太極后宮所在的地方。我們前面是皇太極的中宮“清寧宮”。原名鞏崢,是沈陽故宮中最具滿族風情的民居建筑。我們可以看到它的門在東邊。形狀像口袋,所以叫“袖珍房間”。東夷是皇太極和蕭端文皇后Borzijit的寢宮,又稱暖閣。臥室分為南北兩室,各有其耐火性,又稱龍床。1643年,皇太極在那里;坐起來等死。現年52歲,葬于昭陵。然后東邊第二個窗戶下面有兩個大鍋。是用來干嘛的?我來解釋一下,這兩盆是祭祀用的。滿族人信奉薩滿教。人們把熱酒倒進豬耳朵里。如果豬的耳朵顫抖,那就意味著眾神收到了祭品。如果不動,說明諸神不滿意,所以這種祭祀活動無法進行下去。然后豬會因為受到刺激而搖頭。滿族人認為豬成了連接天地的媒介。于是我把豬宰了,洗凈,切成大塊,用清水在北面的兩個大鍋里煮。然后把煮好的肉餓了,放在木槽里讓神仙們享用,然后分發給參加祭祀的人,叫“吃受祝福的肉”滿族人相信,如果他們吃好肉,好運就會降臨到每個人身上。

  然后我們來到此刻西側的房間,西側有三個相連的房間,由北、西、南三面相連的環炕叫“萬子康”不僅有皇帝在內宮設宴的地方,還有滿清女巫薩滿為皇帝和國家祈福的地方。

  清寧宮與漢式建筑的區別在于,它的煙囪建在房子后面,從地面升起。我們待會再看繞道后面的煙囪。這種清寧宮“袖珍房,萬子康,地上建煙囪”其建筑特色具有滿族獨特的民族風格。

  出了清寧宮,看到的其他四間臥室分別是關雎宮、林芝宮、延慶宮、永福宮。下面我們逐一參觀。

  關雎宮是皇太極一生最愛的宸妃——海藍珠的臥室。海蘭珠是中宮娘娘的侄女,永福宮莊妃的妹妹。海藍珠嫁給皇太極的時候26歲,但是皇太極對海藍珠感情很深。海蘭珠因為自己的八皇早逝,在崇德死了六年。他死后兩年,皇太極也去世了。據說皇太極早逝與兩年前宸妃之死有密切關系。

  這是延慶宮,皇太極公主的客廳,皇太極把她的女兒嫁給了多爾袞

  這是靈芝宮,是皇太極的妃子鐘的寢宮。皇太極死后,他的兒子茂物成為福臨王位的最大競爭對手。后來,他成為朝鮮的一名重要部長。

  之后再來看看永福宮,在皇太極后妃中地位最低的。永福宮是莊妃博爾子奇的宮殿。在談到對清朝政權的影響時,莊妃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其他四位后妃,被后人評價為清朝歷史上最成功的后妃。莊妃也是漢宮皇后的侄女,關雎宮海藍珠的妹妹。莊妃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協助三皇實現了對清朝的繼承。康熙二十六年,莊妃去世,享年75歲。成為清朝后宮最長的女人。

  你看,站在院子西南角的紅色木桿叫索隆桿,木桿頂端有個鐵皮桶。滿族人稱之為“上帝”。是用來喂烏鴉的。那么,游客們會不會好奇滿族人為什么要祭祀烏鴉?其實這和一個關于烏鴉的傳說有關。滿人的祖先曾經在被敵人追趕的時候絕望地躺在地上,這時一群烏鴉碰巧落在他身上。敵人路過,以為有活人的地方烏鴉就不呆了,于是滿族人的祖先得救了。之后,滿族人為了報答烏鴉救世的恩情,開始崇拜烏鴉。祭祀時,他們把豬內臟放在錫桶里,以供養烏鴉。

  此刻,我們看到的是清寧宮后面的這個煙囪,也是沈陽唯一的煙囪。意義“統一國家”。煙囪里有幾層?……是的,有十一層。我告訴你,十一樓上面有三塊磚。那么這個怎么說呢?我問你一個小問題:清朝有幾個皇帝,死了幾個?……清朝有12個皇帝。其中11人死亡。末代皇帝溥儀,只當了三年皇帝。就像這十一層三磚“統一國家”匹配。

  好了,朋友們,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沈陽故宮。希望我的解釋能給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刻,大家可以自由活動30分鐘。30分鐘后,我們將在正門集合。

沈陽故宮導游詞3

  親愛的朋友們,非常高興我能陪同大家一起瀏覽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它的規模比占地72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現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內宮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現在我們來到的是大政殿,這里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辦事于宮廷的現象,在歷史上是少見的。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制。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

  希望朋友們能在這里擁有一次愉快之旅!

沈陽故宮導游詞4

  大家好!我是小吳,今天我帶你去參觀沈陽的故宮。沈陽故宮建于金代十年(1620年)和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和清太宗皇太極修建使用的。清朝的祖先福臨也在那里繼承了王位,并改名為“順治”并在當年入關,統治了整個中國。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建筑300多座,庭院20多個。按其布局可分為東路、中路、西路三部分。我們計劃花三個小時旅游。現在我們快到了。下車先聽我說。

  首先,我告訴你注意什么。第一,大家要跟緊我,不要迷路。第二,要在規定時間內集合。如果我們找不到,請打我的手機。第三,不要亂扔東西,講衛生。第四,保持安靜,不要大喊大叫。好了,開始吧。

  沈陽故宮是中國僅次于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宮殿建筑。它在建筑藝術上繼承了中國古代建筑的傳統,融合了漢、滿、蒙藝術,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如你所見,這座占地6萬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建于620年,完成于1636年,有90多棟建筑和300多個房間。清朝入關后,盛京宮得到保護和擴建,到乾隆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你看,沈陽故宮的殿、崇政殿,雁十王亭的清寧宮,宛峪的康兜房,素雅的文殊閣,鳳凰樓。在中國宮廷建筑史上,獨樹一幟;那臺機器富有滿族情調“宮殿高,寺廟低。建筑風格為“沒有分號”。

  沈陽老城區的街道號碼“嗯”字形,紫禁城位于“嗯”之字形街的中心占地6萬平方米,有114棟古建筑。主要建筑有大正殿、王石亭、大慶門、崇正殿、鳳凰樓、清寧宮、文尚閣等。大正殿是用來舉行發詔書、出軍、迎兵凱旋、皇帝登基等儀式的。十王亭是八旗左右翼王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當庭的現象,體現了創業初期君臣平等的歷史,也是君臣平等從治國到坐天下的延續。入關后,從北京紫禁城開始,這種平等逐漸被打破,最終成為一個高等級的國王。

  中間高聳的建筑是沈陽故宮唯一的煙囪。紫禁城內每個房間的炕火都從地下通道匯聚到這個煙囪里,這是他們統一全國的象征。這個煙囪有11層,頂層只有三塊磚。導游說,這個統治全國的煙囪反而成了清朝的黑話:清朝有11個皇帝,最后一個宣彤皇帝只工作了三年,這是那三塊磚的標志。我想當年努爾哈赤在建造這個統治全國的煙囪的時候,如果早知道這樣,我肯定會多加幾層。

  以下,請自由訪問。三小時后準時在那里見面。

沈陽故宮導游詞5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王格申,是你們的導游,大家能夠叫我王導,年長的游客們也能夠直接稱呼我小王,好了,先給大家講講我們的行程,我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沈陽故宮。

  說道故宮,大家肯低昂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啟示不用到北京也能看到故宮的,沒錯那就是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另外一個不用我多說大家就應都明白是哪一個了吧,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

  此刻大家就在沈陽故宮的門口,大家都看到了它的規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我的特色,這些就需要有顆朋友們自我去體會品味了,那里此刻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

  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能夠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此刻我們來到了沈陽故宮的東路,那里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但是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能夠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

  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筑物。

  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征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

  我的講解就差不多,此刻給大家一點時光自我去觀賞一下,半個小時候我們在那里集合,多謝大家的配合。

沈陽故宮導游詞6

  沈陽故宮(英語:Mukden Palace)是中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又稱盛京皇宮,為清朝初期的皇宮,距今近400年歷史,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清朝入關前,其皇宮設在沈陽,遷都北京后,這座皇宮被稱作“陪都宮殿”、“留都宮殿”。后來就稱之為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沈陽故宮占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1961年,國務院將沈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沈陽故宮導游詞7

  親愛的朋友們,歡迎來到沈陽。我是你的導游,沈夢。你可以叫我沈導游或夢幻導游。我更希望你添加我的夢想指南。好吧,我先簡單介紹一下。在沈陽古城繁華的中心,有一座雄偉的清宮建筑群。是我們今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沈陽故宮的建筑按照建造時間和布局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東路、中路和西路。這一天,我們將遵循這個命令。首先,參觀東路大樓。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歷史聞名于國內外。在這個五彩繽紛、氣勢磅礴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是我們面前的大正殿。

  大正殿始建于1620年,是處理國家大事和舉行慶典的主要場所之一。作為最早使用和最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在大正殿的舞臺上上演。

  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是皇帝面對王朝,文武官員等待王朝的地方。它通常被稱為“吳朝門”。大青門的屋頂鋪著黃色的琉璃瓦,內襯綠色的飾邊,既保留了傳統的尊黃觀念,又體現了滿族人對家鄉山川森林的深切關懷。這構成了區別北京紫禁城的一個特征——宮殿覆蓋著黃色的琉璃瓦,用綠色的飾邊裝飾。

  穿過清門,可以看到北面的崇政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日常會議的地方。

  親愛的朋友們,古代宮殿建筑的布局很精致“前朝”后就寢;。我見過皇帝上朝的金殿。請跟我去參觀皇帝的臥室。

  鳳凰樓,當年沈陽市最高的建筑,是宴飲議事的地方,叫“但是你只要爬上一段樓梯,視野就會擴大300英里。很合適。爬鳳凰樓俯瞰周邊,盛京盡收眼底,看日出。“豐樓小日”它是盛京八大著名景點之一。

  親愛的朋友們,穿過鳳凰大廈底層的通道后,我們進入了皇后們居住的舞臺上的五官。舞臺上的五大特色是清寧宮、關雎宮、林芝宮、延慶宮和永福宮。

  此時此刻,請跟隨我去拜訪皇太極和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端門叫“暖閣”,是皇帝的臥室。暖閣分南北兩個房間,兩個房間都裝有耐火材料。1643年8月9日,皇太極在暖閣去世,享年52歲,葬于沈陽北陵的昭陵。

  親愛的朋友們,此刻請跟隨我參觀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舞臺、嘉蔭堂、文素閣等。

  說到文素閣,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庫全書。為了加強文化統治,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欲訪天下之書,十余年后編纂成大型叢書。此書分經、史、書、集四部,故稱《四庫全書》。該書成書后,全國共抄錄七本書,建立七個藏書館,沈陽故宮文素閣就是其中之一。

  看到那里,我們的訪問即將結束。希望故宮之旅給你留下完美的回憶。

沈陽故宮導游詞8

  各位伴侶,歡迎大家去到沈陽,我是您們的導游,沈夢,大家可以或許叫我沈導游,也可以叫我夢導,我更喜歡您們加我夢導,好了,先簡答給大家介紹一下,在繁華的沈陽今鄉中央,有一座巍峨莊寬的清代宮殿修建群。等于我們古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修建光陰以及布局,沈陽故宮的修建可分為三全數,它們星散是東路、中路、西路。古天,河北導游詞,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觀光東路修建。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修建藝術以及特殊的汗青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修建群中,最今老,最具特色的等于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初創于1625年,是處理國家政務以及入行慶典行為的次要場所之一。做為最早使用以及最為首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汗青事宜都以大政殿為舞臺演出。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之處。它便是演義小說中雅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管了以黃為尊的傳統觀念,又表現了滿族對故城山林的深薄眷念。從而形成了區分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穿過大清門,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雅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入行普通朝會之處。

  各位伴侶,今代宮殿修建布局講究“前朝后寢”。看過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往觀光帝后的寢宮。

  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年沈陽鄉的最高修建,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非常貼切。登上鳳凰樓仰瞰四周,萬般景物一覽無余,可飽覽盛京齊景,也可觀賞日出。“鳳樓曉日”是當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各位伴侶,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敘后,我們就入進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 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閉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現在請大家隨我觀光皇太極以及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寢室。暖閣內亂爭分北南兩室,兩室均設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亂爭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南陵。

  各位伴侶,現在請隨我往觀光西路修建。西路修于1782年至1783年,次要搜羅: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說起文溯閣,我們沒有能沒有提到坤隆皇帝以及《四庫齊書》。出于增強文化統亂的需要,坤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訪求世界匿書,歷經十余年光陰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史、子、集四部,以是稱為《四庫齊書》。書建成后,抄錄七部,在齊國修七座匿書閣星散保匿,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此中之一。

  看到這里,我們古天的觀光已經親近尾聲。望故宮之行能給你留下優美的回憶。

沈陽故宮導游詞9

  大家好!我是小吳,古天由我去帶領大家游覽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始修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年),修成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以及清太宗皇太極營制以及使用過的宮殿。清世祖福臨也曾在這里繼位,改元“順亂”、并于當年進閉,統亂齊中國。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仄方米,齊部修建計300多間,共組成20多個院落。按其布局,可分為東路、中路以及西路三大全數。我們詭計游用三個小時的光陰往游覽,現在我們已將到了,大家下車,先聽我說幾句。

  首先,我告訴大家,注意的變亂。第一,大家要緊跟我身后,沒有要走拾了。第兩,要在劃定的光陰內亂爭集開,假如找沒有到了,請撥打我的手機。第三,沒有要治扔器材,講衛生。第四,堅持安靜,沒有要大喊大叫。好了,出收了。

  沈陽故宮是中國現存僅次于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修建。在修建藝術上承襲了中國今代修建的傳統,集漢、滿、蒙族藝術為一體,具備很高的”"汗青”"以及藝術價格。

  大家看,這座占地六萬仄方米的今修建群始修于625年,修成于1636年,齊部修建90余所,300余間。清朝入閉后對盛京皇宮又舉行了回護以及擴修,到坤隆時基本相成古日規模。

  大家看,沈陽故宮那金龍蟠柱的太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萬宇炕心袋房的清寧宮,今樸典俗的文朔閣,和鳳凰樓等高臺修建。在中國宮殿修建史上,絕無唯一;那機富滿族情調的“宮高殿低”的修建作風,更是“別無分號”。

  沈陽老鄉內亂爭的大街號“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央,占地6萬仄方米,現有今修建114座。次要修建有大政殿,十王亭、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文溯閣等。大政殿是用去入行諸如揭曉詔書、戎行出征、迎接將士班師以及皇帝即位等大典之處。十王亭則是右左翼王以及八旗大臣干事之處。這種君臣開署干事于宮廷的現象,表現了”"創業”"早期君臣仄等的汗青,也是從打世界到坐世界的君臣仄等的延續。到了進閉后,從南京故宮合始,這種仄等被逐漸突破,最終形成了高高在上的君王。

  二端高聳的修建是沈陽故宮里僅有的煙囪。故宮里每一個房間的炕火都從地下的通敘匯聚到這個煙囪里,這是他們金甌無缺的思想的象征。這個煙囪共有11級,最下面一級只需三塊磚構成。導游說,這個金甌無缺的煙囪反而成了清朝的讖語:清朝共有11位皇帝,最后的宣統帝只作了三年江山,等于那三塊磚的預示。想當年努爾哈赤在建修這個金甌無缺煙囪的時候,假如早知云云,一定會加多幾層吧?!

  上面,請大家自由觀光。三個小時后在這里定時集開。

沈陽故宮導游詞10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首先歡迎大家的到來,我叫王xx,是你們的導游,大家可以叫我王導,年長的游客們也可以直接稱呼我小王,好了,先給大家講講我們的行程,我們第一個要去的地方就是我們的沈陽故宮。

  說道故宮,大家肯低昂想到的都是北京故宮,啟示不用到北京也能看到故宮的,沒錯那就是沈陽故宮,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另外一個不用我多說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一個了吧,沈陽故宮占地6萬多平方米,宮內建筑物保存完好。

  現在大家就在沈陽故宮的門口,大家都看到了它的規模比占地72萬平方米的北京故宮要小得多,但是,它在建筑上有自己的特色,這些就需要有顆朋友們自己去體會品味了,這里現在是沈陽最重要的游覽點。

  沈陽故宮建于1625年,是后金第一代汗努爾哈赤開始修筑。努爾哈赤死后,第二代汗皇太極繼續修建成功。沈陽故宮的建筑布局可以分為三路。東路為清太祖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睢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嘉蔭堂和仰熙齋等。乾隆時皇宮已在北京,但他有時也“東巡”回沈陽看看。

  現在我們來到了沈陽故宮的東路,這里是很有特色的。大政殿居中,兩旁分列十個亭子,稱為十王亭。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子建筑,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是用來舉行大典,如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和皇帝即位等的地方。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十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十一座亭子,就是十一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這也顯示了少數民族文化的一個發展。 崇政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在中路,是皇太極日常臨朝的地方。崇政殿北有一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筑物。沈陽故宮博物館所陳列的多半是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皇太極用過的腰刀和鹿角椅等。沈陽故宮博物館陳列的藝術品也很豐富。在繪畫陳列室里,有明、清兩代一些大師的作品如清李鱒、金農、明文征明書畫精品、陶瓷、雕刻、織鄉、漆器等工藝品。

  我的講解就差不多, 現在給大家一點時間自己去觀賞一下,半個小時候我們在這里集合,謝謝大家的配合。

沈陽故宮導游詞11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稱八角殿。始建于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圣的地方。初稱大衙門,636定名篤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大政殿用于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筑史所僅見。

  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

  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這座亭子,就是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筑,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墻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云龍及象征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莊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筑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大清門建于天聰六年( 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稱大門、正門。 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后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前月臺兩角,東立日晷,西設嘉量;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熏爐、香亭、燭臺一堂;殿柱

  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636年,后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于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

  清寧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室門開于東次間,屋內西側形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為帝后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欞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為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風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后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筑藝術。

  文溯閣

  文溯閣建于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

  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是沈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后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同。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筑外觀風格相統一。文溯閣后面,有抄手殿廊連接著仰熙齋,齋后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金水橋

  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透露,沈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于違規建筑,與整個風貌不相符。沈陽市文物部門已經下發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xx年9月25日4時30分許,沈陽故宮東南側,在“金水橋”施工墻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車正在施工。

  最佳旅游時間

  沈陽的春天和秋天時間短促,升溫、降溫幅度很大;夏季平均氣溫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冬季寒冷干燥,必須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 0月是沈陽旅游的黃金季節。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當地特產

  沈陽的美食佳肴歷史悠久,制作精湛,在滿族菜肴基礎上,借鑒和發展了傳統宮廷的精良技術,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歷史上,沈陽一直由少數民族和漢族輪流統治,因此也傳入了各民族的風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馬家燒麥,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朝鮮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面等。沈陽也有自己的傳統小吃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

  沈陽主要商業街區分布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帶。沈陽的大部分商廈營業時間一般是上午9:00開門,晚上0:00關門。五愛市場,位于沈河區風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服裝輕工批發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公交7路、 25路、 32路、 33路、 34路、 5路、207路、2 2路、 2 3路、 222路、 223路、 224路、 224路區間238路246路、 256路、 263路、 266路、 270路、 273路、 274路、 277路、 293路、 297路、 298路、326路、333路、 334路、 338路、 50路、523路、800路可達。南湖公園古文物市場,有幾十家店鋪經營著古玩、字畫、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寶翠鉆;還有遍體綠銹的歷代古錢。沈陽的名特產品,如御賜枕、羽毛畫、絹花、彩石鑲嵌畫等,都能在這里覓得。每逢周日,這里格外熱鬧。

  游客們游玩好沈陽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烽火臺、邊墻和歷史紀念物、革命紀念物后。可以到具有現代性的娛樂場所去娛樂放松一下。

沈陽故宮導游詞12

各位朋友:

  歡迎大家來到沈陽,我是你們的導游,沈夢,大家能夠叫我沈導游,也能夠叫我夢導,我更喜歡你們加我夢導,好了,先簡答給大家介紹一下,在繁華的沈陽古城中心,有一座巍峨莊嚴的清代宮殿建筑群。就是我們這天的目的地——沈陽故宮。

  依建筑時光和布局,沈陽故宮的建筑可分為三部分,它們分別是東路、中路、西路。這天,我們就按這個順序。首先參觀東路建筑。

  沈陽故宮以其獨特的建筑藝術和特殊的歷史而聞名中外,在這片絢麗多彩,雄偉多姿的建筑群中,最古老,最具特色的就是我們面前的大政殿。

  大政殿草創于1620年,是處理國家政務和舉行慶典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接下來作為最早使用和最為重要的宮殿之一。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以大政殿為舞臺上演。

  大清門是沈陽故宮的正門,為皇帝臨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它便是演義小說中俗稱的“午朝門”。大清門的屋頂滿鋪黃琉璃瓦并襯以綠色剪邊,既保留了以黃為尊的傳統觀念,又體現了滿族對故鄉山林的深厚眷念。從而構成了區別北京故宮的一個特點——宮殿頂覆以黃琉璃瓦鑲以綠色剪邊。

  穿過大清門,北望便是崇政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是清太宗皇太極舉行日常朝會的地方。

  各位朋友,古代宮殿建筑布局講究“前朝后寢”。看過了皇帝上朝的.金鑾殿,請大家隨我去參觀帝后的寢宮。

  鳳凰樓為宴飲、議事之所,是當年沈陽城的最高建筑,詩稱“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可謂十分貼切。登上鳳凰樓俯瞰四周,萬般景物盡收眼底,可飽覽盛京全景,也可觀賞日出。“鳳樓曉日”是當年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各位朋友,穿過鳳凰樓底層的通道后,然后是我們就進入了后妃居住的臺上五官。臺上五官是清寧宮、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

  此刻請大家隨我參觀皇太極和皇后的寢宮——清寧宮。

  清寧宮東梢門稱“暖閣”,是帝后的臥室。暖閣內分南北二室,二室均設火炕。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極在暖閣內駕崩,終年52歲,后葬于沈陽昭陵,即北陵。

  各位朋友,此刻請隨我去參觀西路建筑。西路建于1782年至1783年,主要包括:戲臺、嘉蔭堂、文溯閣等。

  說起文溯閣,我們不能不提到乾隆皇帝和《四庫全書》。接下來出于加強文化統治的需要,乾隆皇帝于1772年下詔訪求天下藏書,歷經十余年時光編成一部大型叢書。該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所以稱為《四庫全書》。書修成后,抄錄七部,在全國建七座藏書閣分別收藏,接下來是沈陽故宮的文溯閣便是其中之一。

  看到那里,我們這天的參觀已經接近尾聲。接下了是望故宮之行能給您留下完美的回憶。

沈陽故宮導游詞13

  游客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沈陽故宮。沈陽故宮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中國現存的兩座古代帝王宮殿之一。也是舉世僅存的滿族風格宮殿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20xx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沈陽故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沈陽故宮經過三次大規模的建設,形成了東.中.西三路格局。首先我們看到的是中路建筑的大清門,大清門俗稱午門,也就是沈陽故宮的正門。是當時文武群臣候朝的地方,也是清太宗皇太極接受群臣謝恩之處。

  我們穿過大清門,現在正面的建筑就是崇政殿。崇政殿原名正殿,俗稱金鑾殿。是沈陽路最重要的建筑。它是皇太極日常處理軍政要務、接見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代表的地方。

  走出崇政殿,眼前的雄偉建筑就是鳳凰樓。鳳凰樓原名翔鳳樓,是皇太極休息、宴會和讀書之所。我們看到正門上方懸掛的“紫氣東來”橫匾,它是由乾隆皇帝手諭的。

  穿過鳳凰樓,我們來到的這一處院落就是皇太極的后宮。我們最先看到的是皇太極的中宮“清寧宮”。出了清寧宮,現在大家看到的這四座寢宮分別是:關雎宮、麟趾宮、衍慶宮、永福宮。我們來逐一參觀。

  沈陽故宮東路建筑主要包括大政殿和十王亭。從建筑形式上看它們都是“亭子式”建筑,好像11座“帳殿”依次排列在寬闊的廣場中。

  沈陽故宮西路是為了適應皇帝東巡的需要而增建的一組建筑,主要有文溯閣、戲臺、嘉蔭堂和仰熙殿等,套院相接,多而不亂,是文化氣息較濃之處。

  好了,沈陽故宮我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我的講解能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沈陽故宮導游詞14

  沈陽故宮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為3個部分:

  東路——為 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于一六二五年開始創建,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 大政殿為八角重檐攢尖式建筑,殿頂滿鋪黃琉璃瓦且鑲綠色剪邊,十六道五彩琉璃脊,大木架結構,榫卯相接,飛檐斗拱,彩畫、琉璃以及龍盤柱等,是漢族的傳統建筑形式;但殿頂的相輪寶珠與八個力士,又具有宗教色彩。大政殿內的梵文天花,又具有少數民族的建筑特點。在建筑布局上與十大王亭組成一組完整的建筑群,這是清朝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筑上的具體反映。

  中路——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等,于一六二七年至一六三五年建成,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后妃居住的地方。鳳凰樓于1627年—1635年建成,是當時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舉行宴會的地方。清寧宮修在三點八米的高臺上,是五間硬山前后廊式建筑,在東次間開門,寢宮和宗教祭祀連在一起,西屋內三面火炕和火地,窗從外關,煙筒設在后面,這是滿族的建筑特點。這些宮殿鑲嵌的龍紋五彩琉璃,栩栩如生,雕刻彩畫精致生動。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 大清門、崇政殿、 鳳凰樓以及清寧宮、 關雎宮、衍慶宮、 永福 宮等。

  西路——戲臺、嘉蔭堂、文溯閣和仰熙齋等,于一七八二年建成,是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沈陽)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整個建筑設計和布局,反映了皇帝的所謂“尊嚴”和嚴格的封建等級制度。 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封建統治者建筑這樣規模的宮殿,給勞動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痛苦和災難,驅使成千上萬的工匠和農民,日以繼夜的勞動,木材要到渾河上游的叢山峻嶺的原始森林去砍伐,磚瓦要從三百多華里的海州(今遼寧省海城)燒制,耗費無數人力畜力運到沈陽。故宮的每座殿宇,一磚一瓦,一石一木,都凝結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修建這座宮殿所耗費的人力物力無法統計,僅用磚瓦一項就折銀六十八萬兩,約合當時四十五萬貧苦農民一年的口糧。

  沈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古代宮殿建筑群,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于海內外,故宮內陳列了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的劍,皇太極的 腰刀和 鹿角椅等。

沈陽故宮導游詞15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天的導語,很高興這天能和你一齊度過,下方由我來給大家講講沈陽故宮吧:

  沈陽故宮是我國僅存的兩大宮殿建筑群之一,沈陽故宮占地面積六萬多平方米,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間,至今保存完好,是一處包含著豐富歷史文化內涵的古代遺址。在宮廷遺址上建立的沈陽故宮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宮廷藝術博物館,藏品中包含十分豐富的宮廷藝術品。

  1961年,國務院將沈陽故宮確定為國家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xx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準沈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政殿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筑,俗稱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營建的重要宮殿,是盛京皇宮內最莊嚴最神圣的地方。初稱大衙門,1636定名篤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攢尖式,八面出廊,其下為須彌座臺基。殿頂滿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中相輪火焰珠頂,寶頂周圍有八條鐵鏈各與力士相連。殿前兩明柱各有金龍盤柱,殿內為梵文天花和降龍藻井。殿內設有寶座、屏風及熏爐、香亭、鶴式燭臺等。大政殿用于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舉行重大典禮及重要政治活動的場所。

  1644年(順治元年)皇帝福臨在此登基繼位。

  十王亭

  十王亭位于大政殿兩側八字形依次排列,是滿族八旗制度在宮殿建筑的反映,此建筑布局為中國古代宮廷建筑史所僅見。

  其東側五亭由北往南依次為左翼王亭、鑲黃旗亭、正白旗亭、鑲白旗亭、正藍旗亭;

  西側五亭依次為右翼王亭、正黃旗亭、正紅旗亭、鑲紅旗亭、鑲藍旗亭。

  是清初八旗各主旗貝勒、大臣議政及處理政務之處。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筑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但是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筑格局乃脫胎于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能夠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大清門

  大清門是盛京皇宮(今沈陽故宮博物院)的正門,俗稱午門,它是一座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建筑,房頂滿鋪琉璃瓦,飾以綠剪邊,尤其是大清門山墻的最上端,南北突出的四個墀頭,三面皆用五彩琉璃鑲嵌而成,紋飾為凸出的海水云龍及象征吉祥的各種動物,做工精巧,栩栩如生。此門莊嚴富麗,與整個宮殿建筑混成一體,顯得十分協調。

  大清門建于天聰六年(1632年)之前,為盛京皇宮中皇太極續修的早期建筑之一。原稱大門、正門。1636年定宮殿名時稱大門為大清門。大清門的滿文譯音為“代青杜卡”(代青即大清,杜卡為門)。

  崇政殿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沈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筑。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后出廊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后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桿。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正脊飾五彩琉璃龍紋及火焰珠。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前月臺兩角,東立日晷,西設嘉量;殿內“徹上明造”繪以彩飾。內陳寶座、屏風;兩側有熏爐、香亭、燭臺一堂;殿柱

  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為清太宗皇太極陛見臣下,宴請外國使臣以及處理大政的常朝之處。公元1636年,后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東巡”諸帝于此舉行“展謁山陵禮成”等慶賀典禮。

  鳳凰樓

  崇政殿北首的鳳凰樓,建造在4米高的青磚臺基上,有三層,三滴水歇山式圍廊,頂鋪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此樓為盛京最高建筑,故有《盛京八景》之一“鳳樓曉日”、“鳳樓觀塔”等傳稱。鳳凰樓上藏有乾隆御筆親題的“紫氣東來”匾。

  清寧宮

  清寧宮為五開間前后廊硬山式。是清太宗皇太極和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居住的“中宮”。

  室門開于東次間,屋內西側構成“筒子房”格局,東梢間為帝后寢宮。寬大的支摘窗式樣樸素,欞條皆以“碼三箭”式相交,宮門亦不用隔扇式。正對宮門豎立祭天的“索倫竿”,此均為源自滿族民間的傳統風格。殿頂鋪黃琉璃瓦鑲緣剪邊,前后皆方形檐柱,柱頭飾獸面,檀枋施彩繪等,則是吸收漢、藏民族建筑藝術。

  文溯閣

  文溯閣建于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專為存放《文溯閣四庫全書》而建,

  另有《古今圖書集成》亦存于閣內。是沈陽故宮西路的主體建筑,建筑形式仿照浙江寧波的天一閣,面闊六間,二樓三層重檐硬山式,前后出廊,上邊蓋黑色琉璃瓦加綠剪邊,前后廊檐柱都裝飾有綠色的地仗。所有的門、窗、柱都漆成綠色,外檐彩畫也以藍、綠、白相間的冷色調為主,這與其它宮殿紅金為主的外檐彩飾迥然不一樣。其彩繪畫題材也不用宮殿中常見的行龍飛鳳,而是以“白馬獻書”、“翰墨卷冊”等與藏書樓功用相諧的圖案,給人以古雅清新之感。采用黑色琉璃瓦為頂,主要是為了使整座建筑外觀風格相統一。文溯閣后面,有抄手殿廊連之后仰熙齋,齋后為九間房,其中有芍藥圃、梧桐院等。這是乾隆皇帝“東巡”時的讀書之所。

  金水橋

  沈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聲能透露,沈陽故宮正門前的“金水橋”屬于違規建筑,與整個風貌不相符。沈陽市文物部門已經下發了整改拆除通知限期拆除。

  20xx年9月25日14時30分許,沈陽故宮東南側,在“金水橋”施工墻外,有一大片被圍擋圍起的施工工地。從圍擋的縫隙中能夠看到,工地中一輛作業車正在施工。

  最佳旅游時光

  沈陽的春天和秋天時光短促,升溫、降溫幅度很大;夏季平均氣溫24度,比南方涼快3-5度;冬季寒冷干燥,務必攜帶羽絨服或棉大衣。雨季主要在春、夏與夏秋之交。每年4-10月是沈陽旅游的黃金季節。你們來的正是時候。

  當地特產

  沈陽的美食佳肴歷史悠久,制作精湛,在滿族菜肴基礎上,借鑒和發展了傳統宮廷的精良技術,又薈萃了中國名菜之精華,構成了自我的獨特風格。滿漢全席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由于歷史上,沈陽一向由少數民族和漢族輪流統治,因此也傳入了各民族的風味小吃。比如回民小吃馬家燒麥,滿族小吃那家白肉血腸,朝鮮族的打糕、烤牛肉、西塔大冷面等。沈陽也有自我的傳統小吃老邊餃子,老山記海城餡餅。

  沈陽主要商業街區分布在中街(步行街)、太原街一帶。沈陽的大部分商廈營業時光一般是上午9:00開門,晚上10:00關門。五愛市場,位于沈河區風雨壇街,是全國五大集貿市場之一,是遼寧乃至東北地區服裝輕工批發市場,品種齊全、物美價廉。公交117路、125路、132路、133路、134路、151路、207路、212路、213路、222路、223路、224路、224路區間238路246路、256路、263路、266路、270路、273路、274路、277路、293路、297路、298路、326路、333路、334路、338路、501路、523路、800路可達。南湖公園古文物市場,有幾十家店鋪經營著古玩、字畫、印章、瓷器、玉器、木雕、珊瑚、珠寶翠鉆;還有遍體綠銹的歷代古錢。沈陽的名特產品,如御賜枕、羽毛畫、絹花、彩石鑲嵌畫等,都能在那里覓得。每逢周日,那里格外熱鬧。

  游客們游玩好沈陽的古遺址、古城址、古墓葬、古建筑、烽火臺、邊墻和歷史紀念物、革命紀念物后。能夠到具有現代性的娛樂場所去娛樂放松一下。

【沈陽故宮導游詞】相關文章:

沈陽故宮的導游詞03-19

沈陽故宮的導游詞06-10

沈陽故宮導游詞05-31

沈陽故宮導游詞「精選」11-24

沈陽故宮導游詞「精選」07-25

沈陽故宮概況導游詞03-19

2017沈陽故宮的導游詞03-18

有關沈陽故宮導游詞03-24

沈陽故宮導游詞講解06-11

沈陽故宮詳細的導游詞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