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黃河的導游詞

時間:2022-09-09 16:24:05 導游詞 我要投稿

有關黃河的導游詞(精選10篇)

  作為一位盡職的導游,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導游詞,導游詞的主要特點是口語化,此外還具有知識性、文學性、禮節性等特點。那么一遍條理清晰的導游詞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黃河的導游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黃河的導游詞(精選10篇)

  黃河的導游詞 篇1

  各位游客:我們面前的雕塑,叫"黃河母親"。在全國,以雕塑形式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為數不少,論風格和藝術表現力,這一尊可算是其中的佼佼者。作品由甘肅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創作,在全國首屆城市雕塑方案評比中獲得“優秀獎”。整個雕塑為花崗巖質地,長6米,寬2.2米,高2.6米,總重量達40作噸,由北京雕塑廠于1986年4月30日制成。作品用“母親”和“嬰兒”兩個形象,生動而深刻地揭示了主題:母親臥在波濤之上,左腿微微弓起,面含微笑,神態慈祥。凝練的線條把母親秀發的飄指、身材的曲美與波濤的起伏和諧地融為一體,勾畫出黃河女神的風采。匍匐在母親胸前的裸身男嬰,天真爛漫,安然無憂,舉首憨笑,頑皮可愛。

  整個雕塑構圖洗練,寓意深刻:黃河源遠流長,生生不息,胸懷博大,她所養育的`中華民族,生氣勃勃,天天向上,幸福安樂。母親身下的黃河造型刻著的水波紋和魚紋,來源于甘肅彩陶的古老圖案,既象征著黃河文化,也隱喻了甘肅歷史文化的悠久。

  雕塑前面還嵌著一塊石碑,是1994年8月全國青少年地學夏令營所設,碑文是:“獻給中華民族的搖籃——黃河母親”。

  黃河的導游詞 篇2

游客朋友們:

  眼前就是著名的晉陜大峽谷,母親河黃河就流淌在我們的身邊,到了這里,我們就進入了壺口瀑布旅游區,壺口瀑布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4A級旅游區,壺口是最能代表黃河以及黃河文明的地方。

  您聽,那遠處傳來的隆隆聲就是壺口在轟鳴在咆哮,激蕩著每一位中華兒女的心胸。早在《尚書。禹貢》中記載,“蓋河漩渦,為一壺然”,故名。

  壺口瀑布風光,隨四季而變換。時值桃紅柳綠之際,風和日麗,遠山開始披上一層淡淡的翠綠,然而,上游的冰凌仍不時飄浮而下,匯聚在壺口瀑布的上游寬闊的河道,繼而傾瀉跌下,如山崩地裂,瓊宮驚傾,激起玉屑冰晶,四處拋灑此時之山光水色,顯得格外嫵媚。倘若大雨滂沱,或陣陣春雨之后,黃河壺口瀑布,若黃龍騰云駕霧而來,只見風雨煙霧,彌漫天空,天地水三體一色“四時霧雨迷壺口,兩岸波滔撼孟門”再恰當不過了。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黃河之水,若自天上降落下來,跌落到頑石之上,濺起無數的水珠,眨眼之間便化成了縹縹緲緲的云霧,在陽光的.照耀下,一道道絢麗的彩虹,橫跨蒼穹。河水隨后又沖落進偏西的一個深槽,奔騰著流向下游。此情此景,恰如“涌來萬島排山勢,卷作千雷震地聲。”“映日彩虹連山水,滿天風雨不見云”。

  您看,河道中那塊忽隱忽現的寶石,傳說是伏羲和女媧成親時的媒石。

  沿著左手方向我們看到的長長的航道就是曾經旱地行船留下的遺跡,它是古代勞動人民用汗水和血水寫出的一部血淚史。

  望著歷經歲月的洗禮卻依然清晰的航道,我們耳邊仿佛又回蕩起:“嗨,嗨喲喲,嗬嗨“的號子聲,號子聲聲,回蕩山谷,也是中華民族永不低頭,頑強不屈的性格寫照。

  今天游覽壺口瀑布景區已接近尾聲,在這黃河岸邊我們郭下村的村民將為大家表演與黃河息息相關的壺口斗鼓,在雄健與嬌媚中讓我們感受壺口,或許閉上眼睛,你會感慨唯有這樣的人,這樣的鼓聲才能與壺口相容,與黃土相容,與祖國相容。

  黃河的導游詞 篇3

各位朋友:

  古人說:“不到長城非好漢,不到黃河不死心。”今天,我們就要到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去參觀。我先把黃河游覽區的基本情況給大家介紹一下。

  黃河游覽區位于鄭州市西北30公里處,北臨黃河,南依岳山。它東西長4.5公里,南北寬6公里,總面積約十七平方公里。從七十年代開始,經過幾十年的艱辛工作,景區初具規模。

  好了,黃河游覽區到了。

  黃河,我們現代人親切稱之為“母親河”、“中華民族的搖籃”。從黃河的這座中型提灌站看出,黃河兩岸的人民至今仍在吸吮著母親河的乳汁。我們來看這尊“哺育”塑像,它高5米,重30噸,用漢白玉做成。母親身著唐裝,頭挽發髻,象征黃河,懷中健壯的嬰兒象征中華民族,整個塑像形象的表達了黃河與中華民族密不可分的骨肉親情。黃河流動著炎黃子孫共同的血液,他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和無以倫比的凝聚力,這是一種民族感情的凝聚力。

  現在,請大家看一下周圍的山嶺。這一帶的山稱為邙山,是從洛陽綿延至此。過去這里曾是荒山禿嶺,經過綠化,現已綠樹成蔭,山上制高點那些亭臺樓閣正是一些與黃河風光匹配的建筑物,若登臨最高處極目閣遠眺,更能體會“登北邙居高瞰遠氣象萬千廣闊無垠偉偉乎神州大地,觀黃河撫今追昔波濤澎湃奔流不息悠悠華夏搖籃”的意境。

  接下來從這里向西,可以乘坐黃河索道至另一景點大禹山,大家看山上有一尊巨大的大禹塑像。大禹是4000多年前的治水英雄,大禹的父親曾因治水失敗遭到懲處,大禹繼承父志,終獲成功,其“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治水故事,千百年來激勵著后人不懈奮斗。我們來看,這尊塑像高10米,重150噸,大禹頭帶斗笠,左手指向前方,仿佛在號召人民治里洪水。他發明著疏水導流的科學方法至今仍有借鑒意義。他治水的成功,也使他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民諺有“治水者治天下”,正是對治水重要性認識的真實寫照。

  博大精神的黃河文化,再這里突出的表現為現代黃河碑林,炎黃二帝巨型塑像,磚雕和黃河泥研民間藝術等,現在就讓我們去了解一下吧。

  黃河碑林是正在籌建的一處當代時刻藝術寶庫,目前以刻碑1500多快。作品有真、草、隸、篆、行,刻碑手法有平、圓、尖、麻、光。黃河碑林以歌頌燦爛的黃河文化,社會主義的光輝業績,祖國的大河風光為主要內容。建成后將分書法藝術館、名人書法館、民族書法國際書法館和美術館五大部分,其中匯集了當代中國書法巨擘毛澤東、舒同、啟功、張大千、林散之、陳書亮等名人的書法精品,石碑以古樸、多樣、生動、深厚為特色,其卓然不群的藝術形象必然成為新時代的文化里程碑。

  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是體現黃河文化的又一力作。塑像設計高度為106米,并于1991年9月12土動工。她的興建,對全球炎黃子孫將會產生巨大的凝聚力,激發海內外炎黃子孫強烈的愛國激情。目前,炎黃二帝巨像前的廣場上,已安置了鐘鼓九鼎“炎黃鼎”。鼎高6.6米,重20噸,內部鑄有“炎黃始祖,萬代景仰”八個篆文,鼎座四壁鑄有“炎黃鼎”三個金文和國家的領導人鄧小平的題詞,體現了億萬炎黃子孫對人文始祖的懷念與敬仰。“炎黃鼎”文化內涵十分深厚,工藝、鑄造均屬上乘,是當代最具代表性的青銅大鼎,是炎黃子孫瞻仰中華人文始祖的主要禮器。

  大家知道,黃河自古難行船。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克服了道道難關,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鄭州號水陸兩棲氣墊船是我國第一艘用于旅游的氣墊船。氣墊船是高科技的結晶。顧名思義,它是由船下的大型鼓風機向船身下充氣,使船下產生一個巨大的氣墊,把船身向上抬高20~50公分。船體借助船后兩個巨型螺旋漿產生的.推動力,使船向前行進。

  一望無際的黃河灘地坎坷不平,汽車在這里無法行駛,一般船只在這里擱淺,唯有氣墊船暢通無陰,運行自如。

  黃河的一大特征是險情叢生。在黃河平靜的河面下隱藏著無數的淺灘、暗灘,寬闊的河面無船出現,正是“黃河自古難行舟”的寫照。但鄭州號氣墊船實現了零的突破,在河面上乘風破浪,自由飛翔。

  大家可以乘坐黃河氣墊船到母親的懷抱進行40分鐘左右的黃河漫游,在40分鐘的時間里自東向西逆水而上,穿越黃河中下游的分界線桃花峪,到達公元前220年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爭天下時的古戰場遺址—漢霸二王城,在河中心的沙灘上將停船十幾分鐘,大家可以出船艙拍照留念。

  走吧,讓我們一起去乘座氣墊船和黃河親密接觸。

  黃河的導游詞 篇4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象征,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而且與黃土地,黃帝,黃皮膚以及傳說中的“幾”字形中國龍構成了中華民族形象的表征,因此,人們把這條流經神州大地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圣河”。從左河水“雪原雷動下天龍,一路狂濤幾縱橫。裂壁吞沙驚大地,興云致雨嘯蒼穹。”的詩句中,可以領略到黃河猶如中華民族那種氣勢磅礴,幾經曲折縱橫,經久不息、勇往直前的偉大氣魄與生命力。《漢書·溝洫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于四瀆,而黃河為宗。”

  黃河,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偉大的母親河。"覽百川之弘壯,莫尚美黃河。發昆侖之峻極,出積山之嵯峨"(晉成公《綬大河賦》)。在她的哺育滋潤下,炎黃子孫得以繁衍生息,華夏文化得以起源發展。黃河,一直被當作偉大中華民族的象征而聞名于世。據此,在黃河風景名勝區中心景區的五龍峰山腰建起了一座象征黃河哺育中華民族的漢白玉"哺育"塑像。在駱駝嶺上,還建有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巨塑。他既是中華五千年科學文明進步的象征,也是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英雄主義精神的體現。黃河在這里闊瀉出山,平注中原,其中下游的地理分界線也就在附近的桃花峪,山下河面可達七八里寬,居山巔而瞰大河,上游河床狹窄深邃,如絲如線;下游河床闊沙浩渺,濁浪深沉。其雄渾的`氣勢,壯觀的激流,讓人不僅感嘆"黃河之水天上來",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黃河風景名勝區內,名勝迭出,引人入勝,儼然是黃河燦爛文化歷史的縮影。唐代著名八景之一的昭成寺所在地桃花峪;距今數千年的秦王仰韶文化遺址;明清時代就已聞名遐邇的黃河古渡、鴻溝暮云、隋堤煙柳、岳山聳翠等等都分部在風景區內或其周圍。在漢霸二王城景區,有舉世聞名的廣武古戰場,漢霸二王城和楚漢中分天下的"鴻溝"。屹立于點軍臺上的"戰馬嘶鳴"鑄鐵塑像無疑啟示著人們重溫歷史篇章,吸取歷史的營養。

  黃河的導游詞 篇5

  各位,今天請大家參觀的是鄭州市黃河游覽區,這一個游覽區位于鄭州市西北,距市內約三十公里,南依岳山,北臨黃河。1970年,為了解決城市用水和農田灌溉問題,在這里修建了提灌站,工程歷時兩年,后經八年的努力,終于在這里建成了一個占地面積十七平方公里的游樂場包。今天主要請大家看一看滔滔好寬闊的河床,以及這周圍的景色。

  據說,日本也有”人類起源于河流”的說法,黃河自古就被稱之為中華民族的母親。她與悠久的歷史同流至今,與中國人的生活密切相關,象征著中國的文化、政治和社會。歷史上曾多少文人騷客以詩描寫黃河的洶涌澎湃之勢;唐朝詩人李白在他的《將進酒》一詩中以鏗鏘有力的句子這樣贊譽黃河: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在近代,日本人士很熟悉的郭沫若先生曾留下了”黃河之水通江戶,珠穆朗瑪連富士”的名句,用比喻中日兩國之間的友好關系。另外,中國還有一個廣為人們所使用的諺語,叫做”不到黃河心不死”。基于上述的意思,我想,今天務必請諸位到黃河邊上一游,面對著氣勢磅礴的黃河,回想對比一下我們兩國間過去那種關系和今日的.友好關系,希望大家能從汲取進一步發展我們之間友誼的力量。這樣,我就安排了這一個參觀計劃。

  首先請看正面的這條河,這就是中國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眾所周知,她發源于青海省巴顏喀拉山,在山東省注入大海,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0平方公里。據說東京至博多的新干線長1176公里,那么請您記住:黃河的長約從東京到博多兩個半來回的距離。黃河的源頭是一股清泉,但是由于游經中游的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流入河中,因此到了下游時,竟成了世界上最混濁的河。”百年待河清”這一日本人也使用的中國諺語,就是比喻黃河水之混濁的。

  每年經黃河水流走的泥沙有16億噸之多,水中含沙量年平均37%,到了雨期,達到60%。如果用這些泥沙修建一個高一米、寬一米的堤防的話,這一個堤防可以繞地球27圈!這些泥沙的三分之二流入了大海,三分之一沉淀在下游的河床上,每年將河床抬高三到五厘米。因此,下游河床已高也堤外的地面,成了懸河。這就是洪水泛濫的原因,也就是說,下游是這條大河的薄弱環節,這一帶的河床也比鄭州市內的地面高出七米。

  由于這些原因,過去的人們飽嘗頻繁泛濫的洪水之苦。據記載,歷史上2000年之間,洪水竟泛濫了1500次,實際上是四年三決口。其中最慘無人道的是1938年國民隊伍曾人為地決堤,引起洪水泛濫。歷史上黃河曾多次像這樣被充作戰爭的有力武器,難怪百姓常言道:”亂世洪水多”。

  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黃河流域的人民群眾在中、下游修建了1000多公里長的大堤,建起了水利發電站,進行了大規模的治理。因此,解放后的41年間,黃河從末泛濫過。而且,經過治理的黃河水被充分利用于城市用水、農田灌溉和發電,成了一條造福于民的河。

  總之,這條大河對人類社會、對自然界既有破壞,也有創造,正是這條大河孕育了中華兒女。那邊那個白色塑像,就生動地表現了這一個主題。塑像高5米重12.5噸,取名”哺育”。身著唐裝,端莊賢淑的母親慈愛地望著懷中的孩子,充分表達了中華民族與黃河年在關系。

  諸位請看周圍的山,這一帶的山稱邙山,一直從洛陽綿鄭州,過去是荒山禿領,經過綠化,現已是濃陰覆蓋。游覽區的一些參觀項目就掩映在這綠色之中。

  先請看右面的山頭,那里一些古象的雕塑,歡騰奔馳,妙趣橫生。只是為什么在如此優美的地方不修一些外形美觀的動物,而偏偏是古象呢?諸位能回答得出嗎?好,請大家好好猜一猜。

  諸位請往左邊的山上看,那里有游覽區的另一個重點項目————古代黃河治水傳說中的大禹的像。聳立在黃河岸邊峭壁上的這座石像,高10米,重150噸。左手握一像鋤頭似的工具,右手高舉,目光炯炯凝視著河的遠方。大禹的父親鯀也曾治水,但最終失敗。大禹治水時,總結教訓,發明新方法,綞成功。并打下政治權力的基礎,成為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之王。”制黃河者治國家”一語或許就由此而來。為治理這條暴虐的河,過去的民眾用盡了智慧和體力,而人類的智慧又在治水中發展。因此黃河又被看作是智慧的源泉、中國文化的源泉。

  為了繼承和發揚優秀的黃河文明,現在山下正興建一座將由三千塊碑組成的黃河碑林。碑林集中了從唐朝至現代前來這里瞻仰黃河的詩人和文人們的作品,一旦完工,可與集中了歷代石碑的西安碑林相媲美。

  周圍的山上還有一些亭臺樓閣,均起眺望的作用。唐朝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鵲樓》一詩中這樣寫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正如詩中所描寫的那樣,登上高處,遠眺黃河,更能領略其氣勢。如果可能,今天我想領諸位一直登上那個最高的亭子。

  那么,在登山之前,讓我們來聽一聽關于古象的答案吧。諸位猜到了嗎?

  看來答案各異,實際上四、五十萬年前的河南是亞熱帶,當時有許多亞熱帶的動、植物,其中就有古象。而且,據出土的甲骨文一人牽一象的象形文字證明,三千多年前還有古象存在。另外,古代中國分為九州,現在的河南省屬豫州,豫即象很多之意。因此,”豫”這一個字仍用作河南省的簡稱。山上的古象塑像顯示了這一個典故。

  除了以上介紹的內容以外,還有公元前220年西漢時期,劉邦、項羽爭霸的古戰場、用磚雕來表現中國四大古典小說中故事的民間藝術館等等,由于時間關系,請恕不一一講解了。

  講解膚淺,內容零亂,很抱歉!只是今后每當諸位看到了日本的江戶橋時,請不要忘記我們的黃河,還有鄭州和中國。

  黃河的導游詞 篇6

  炎黃二帝塑像坐落在河南省鄭州市黃河南岸的向陽山(又名始祖山)上,該工程主體部分包括塑像、廣場、紀念壇三大部分,按中國傳統手法,布置為中軸線,軸與磁北交角為北偏東22°。巨塑歷經二十年的籌劃和建設,公元2007年4月18日上午9時30分至10時30分,鄭州·中華炎黃二帝巨型塑像落成慶典在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內隆重舉行。

  塑像高為106米,由兩部分組成,上部頭胸部分系由鋼筋砼框架結構支撐外殼、外殼面采用條石雕砌,其下部以山體為像身。巨塑以山為體,使山人合一,渾然天成,融黃河、黃土、黃帝三者與一體,以體現與大地共生,與山川同在,與日月同輝,氣勢磅礴、雄渾、博大的藝術效果。黃帝雄才偉略,高瞻遠矚,是最早統一華夏的偉大政治家、軍事家,炎帝為中國的農業神,構思的二帝像用花崗巖雕筑而成,一個威武剛強、鳳目龍隼、氣宇軒昂,一個廣額純樸、智慧慈愛,他們包容了中華民族的崇高品質,體現了不屈不撓、勤勞勇敢和開拓前進的.宏大氣概。

  炎黃二帝廣場寬300米,長500米,從塑像前一直延伸到黃河老灘,總面積15萬平方米。廣場按地形分為三級,在三級廣場上有一紀念壇。一級廣場中有一高6米的大鼎——炎黃鼎,二級廣場兩邊對稱放置鐘與鼓,各高5米,三級廣場壇道兩側分置鑄銅八鼎,各高4米,與炎黃鼎合成九鼎之數。古有夏鑄九鼎的記載:夏禹治水統一各部族之后,建立了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王朝——夏王朝。“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象征九州”,以紀念九州的統一,因此九鼎就成了傳國的重器。在巨塑廣場設九鼎,其寓意是:象征祖國領土完整,江山永固繁榮昌盛,永遠鼎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設九鼎也含有九州炎黃子孫共祗先祖之意。設鐘與鼓,喻鐘鼓長鳴,炎黃子孫戒驕戒躁,自強不息。

  紀念壇是廣場上最主要的建筑物,占地面積為90×90米——8100平方米,壇分三層,呈金字塔狀,頂層面積約570平方米。紀念壇是每年清明和中秋節時祭祖舉行大典的地方,屆時世界各洲炎黃子孫代表團在此舉行祭祖儀式并相互交流與合作,共謀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紀念壇內面積約有5000平方米,設功勛館、接待廳、學術報告廳、影視、信息網絡廳等,中廳內有56民族大團結浮雕和一長明火炬。象征中華民族生生不息。

  紀念壇兩側,廣場綠化帶中設計兩座紀念館——炎黃子孫姓氏源流館(又稱百姓先祖館)和炎黃子孫在海外館。此外,在廣場周圍興建中國歷史文化名人像100尊。

  黃河的導游詞 篇7

  黃河風情線是蘭州的城市名片,如何讓這張名片變得更加靚麗成為參加蘭州市“兩會”政協委員思考和熱議的話題。3月23日,在蘭州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大會發言時,蘭州市政協委員張新耀建議,蘭州應當提升黃河風情線文化元素,把黃河風情線建設成高水平文化旅游景區。

  張新耀說,面對蘭州發展特別是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新要求,黃河風情線面臨著嚴重的'不適應,主要是缺乏高站位的統一規劃和建設,旅游設施開發滯后,原有的黃河母親、水車博覽園等景區體量小、文化元素少,新的旅游景區創意和開發建設緩慢,旅游服務、停車場等配套設施缺失,管理體制不健全,沿岸樓盤開發導致旅游資源被分割等種。種問題。

  為此,張新耀建議,對黃河風情線進行重新定位,從城市名片、綠色長廊、文化長廊、休閑旅游勝地等角度,確定黃河風情線的建設目標。從打造高水平文化旅游景區出發,對市區黃河兩岸做出統一規劃,對沿岸土地開發、生態綠化美化、景點建設、配套設施建設做出專項規劃,劃定紅線,制定規則,嚴格按規劃建設和管理,嚴禁不符合規劃的建設項目落地。在黃河風情線景區內規劃建設一批文化內涵豐富、特色突出、優勢明顯、品牌影響力大、開發潛力大的核心景區,因地制宜地開發一批與休閑、度假、商務、娛樂、養生等相結合的復合型產品,以豐富旅游文化內容。他還建議以黃河風情線為平臺,培育一個或幾個有特色、有質量、時間短、場景不復雜的演藝品牌,用旅游演藝留住過夜游客,再配建一些酒吧、茶吧供人休閑,讓游客愿意留下來。

  黃河的導游詞 篇8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河南觀光游覽。我是你們的導游員,我姓高,大家叫我小高或高導就可以了,首先請允許我代表開心旅行社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坐在我旁邊的這位先生呢,就是我們的安全護航大使——安師傅了,安師傅有著多年的駕駛經驗和嫻熟的駕駛技巧,所以大家對我們的旅途行車安全大可放心。俗話說得好“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同行游”,咱們的緣可不淺!所以,如果大家在旅途中有什么問題或建議,只要合情合理,我們都將盡力為您解決。在這兒小高預祝大家在河南玩的開心、吃的順心、住的舒心、行的放心!

  好了,游客朋友們,我們的車就要開動了,請大家坐穩扶好!

  現在我們的車正在駛向黃河小浪底的途中,距離景區還有一段時間,利用這段時間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河南:

  河南位于我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全省土地面積6.7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7位,因大部分地區位于黃河以南,故稱河南,簡稱豫,素有“中州”“中原”之稱。

  一部中原河南史,半部華夏中國史。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源地。據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里開創了人類文明的先河,裴李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8000多年前的文字契刻符號和樂器都足以震爍古今。在華夏文明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河南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先后有20多個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此。而全國著名的八大古都中,河南就占了4個: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商都鄭州。悠久的歷史使河南成為文物資源大省:中華第一笛、第一龍、第一劍都在河南出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9處,地下文物居全國第一,地上文物居全國第二,被譽為“中國歷史的自然博物館”。河南是中華姓氏文化的發源地,中國百家姓中有70多個起源于河南。河南還是中國功夫的故鄉,享譽海外的少林武術和陳式太極拳也起源于河南。

  現在我們已進入洛陽市境內,洛陽市位于河南省西部,黃河中游南岸,總面積5208平方公里,因地處古洛水北岸而得名。洛陽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被稱為“神都”的城市,歷史悠久,從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起,先后有3個王朝在此建都,

  時間長達500多年,是中國建都最早、朝代最多、歷史最長的'天下名都,位居我國八大古都之首。由于洛陽長期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所以有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動發生在這里。歷史學家司馬光曾說“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這就是說,洛陽是中國歷史的縮影,如果您想了解5000年的中國,那您一定要來洛陽看看了!

  好了,游客朋友們,咱們的目的地到了,請大家隨手關好車窗,攜帶好自己的隨身物品準備下車,下車后呢大家一定要記下我們車的顏色,停車位置和車牌號碼——Gxxxxxxxx

  黃河小浪底景點講解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就是黃河小浪底大壩區。小浪底大壩區是一個以小浪底工程為依托,以山、林、水、草為特色的大型生態園林,素有“世紀工程,黃河明珠”的美稱。

  相信大家已經看到大壩上“小浪底”三個標志性的大字,每個字都是46mx64m見方,可謂是世界上少有的大手筆!現在請隨我登上大壩,在參觀之余,小高提醒大家“走路不觀景,觀景不走路”,一定要注意安全!小浪底工程99年開始動工,997年成功截流,200年竣工,前后歷時0年。累計按填土石83萬立方米,如果筑一條高米,寬米的土石坎,可以繞地球赤道2。8圈。

  黃河小浪底工程是集多種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控制性工程。全壩長667米,壩頂寬5米,最大壩體高54米,是目前我國江河上最大的土石壩。在大壩下面有70米厚的砂卵石,它是為了防止泄露而在壩下筑起的一道混凝土防滲墻,深達80多米,是目前我國最深的防滲墻,被稱為“地下長城”。另外,土石壩中還埋設了幾百種儀器,像眼睛一樣隨時檢測著大壩的安全情況。大壩整體設計施工解決了0項世界難題,創造了3項世界第一,6項全國第一。

  現在我們已經站在最大的壩頂了,放眼望去,整個小浪底工程在這里一覽無余:北邊是進水塔,由9個進水口組成,分四層排列,其中大小洞室多達0多個。像這樣,在一個山體上,上下重疊,縱橫交錯的蜂窩狀洞群堪稱“世界之最”。當今世界,大型水力發電站的廠房一般都建在

  黃河的導游詞 篇9

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各位來河南觀光游覽!我叫xxx。是河南旅游集團的一名導游員,我代表我們河南旅游集團對大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我身旁的是我們此次旅程的安全大使安師傅,安師傅具有多年的駕駛經驗和嫻熟的駕駛技能,我們的安全問題大家可以放心,在車上大家可以盡情欣賞沿途的風景,我們倆個都很榮幸也很樂意的為大家服務,在旅程之中,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見或者是什么建議都可以給我們提出來,我們都會虛心的接受,盡心盡力給大家提供最好的服務,預祝各位河南旅游愉快,萬事如意!

  希望通過我的講解能讓黃河小浪底風景區給你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百年修得同船渡”我們業可以是說是百年修得同車行吧!相聚就是一種緣分,我希望大家能夠珍惜這份情誼,在相聚的時間里,相互關心,相互愛護,為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難忘的回憶!

  首先,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一下河南的概況,河南省地處黃河中下游流域的中原腹地,簡稱“豫”,素有“中原”。“中州”之稱,在16.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9800萬的中原兒女,厚實的文化底蘊,神奇的古老土地,特殊的民族情結,優美的自然山水,使這里成為凝聚華夏文明的地方。古時,河南處于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地位長達3000余年,先是: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和商都鄭州。

  今日的河南改革步伐加快,以其特殊的戰略地位,豐富的資源,四通八達的交通,燦爛的文化,快速發展的經濟成為中國重要的省份之一,GDP連續多年保持全國第5名,中部首位,是我國第一大人口大省,第一農業大省,第一農產品轉化大省,第一勞動力輸出大省,倆句話: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過去,不到河南就不知道河南的'現在!

  中華之源,錦繡河南熱切地歡迎你們的到來!

  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黃河小浪底風景區,大家請有秩序的下車,關好車窗,帶好自己的貴重物品。小浪底提起這個名字,大家覺得很好奇,許多游客會問為什么叫小浪底呢?我在這里給大家作個簡單的解釋,由小浪底大壩上溯25公里是聞名遐邇的黃河三峽,其中八里峽河床比較狹窄,水流比較急,浪花洶涌,掀起一個接著一個的大浪,但是出了八里峽,進入小浪底,河床相對寬闊,水流變緩,河面只能卷起小小的浪花,居住在這里的先民們就把這里稱為小浪底,意思是大浪到頭,小浪到底。小浪底工程壩址就在黃河南岸的孟津縣小浪底村,按照我國水利水電工程的命名習慣,大都是以地域命名,所以,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也就是由這個村莊而得名的。

  小浪底水利樞紐是黃河干流三門峽以下唯一能夠取得較大庫容的控制性工程,即可較好的控制黃河供水,又可以利用其淤沙庫容,攔截泥沙,進行調水調沙,減緩下游河床的淤積抬高,它是一項集防洪、防澇、減淤、供水、發電等綜合效益為一體的特大型控制性,防洪庫容40.5億立方米,下游防洪標準由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解決了對下游的洪水的威脅,每年可增加供水量40億立方米,改善黃河沿岸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用水條件,抗旱面積可維護2500萬畝,年使用發電量可節約煤炭210萬噸以上。這是中華民族治理黃河史上的一個奇跡,工程采取銀行貸款,國際招標興建,共分為三個標段,涉及51個國家和地區,700名外商和中國萬名建設者。

  小浪底工程結構異常復雜,施工難度亦非尋常,僅主體工程開挖土石方就達到了8811萬立方米,所有泄洪排沙和引水隧洞共16條,大徑洞和近百條各種支洞都集中布置在北岸那一單薄的山體內。其中規模最大的3條導流洞總長3480米,每個洞的直徑達到了1405米,足以裝下兩棟四層樓房,泄洪系統流進水塔上下重疊,縱橫交錯的蜂窩狀洞室巨大而復雜,堪稱世界之最。室內的新型多孔消能裝置在中外水利工程中也是屬于罕見的。

  黃河的導游詞 篇10

  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一為扎曲,二為約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一年之中大部分時間干涸,而卡日曲最長是以五個泉眼開始的',流域面積也最大,在旱季也不干涸,是黃河的正源。古宗列曲,僅有一個泉眼,是一個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約60公里的橢園形盆地,內有100多個小水泊,似繁星點點,又似晶瑩的粒粒珍珠。

  星宿海,歷史上曾被用來表示整個黃河源頭地區,實際上可以說是黃河出山東行后第一個加油站。

  這個“海”是一個盆形濕地,東西長約30公里左右,南北的距離較短,僅幾公里至十幾公里之間。說是“海”并非到處有水,而是在盆地中相對更低洼的地方聚集有水,擁有眾多的大大小小水坑和水塘,多到用滿天星斗來比擬也不顯得過分。灌木有的長到一米高,魚類繁多,水鳥成群,湖邊的草灘上還有黃羊、野驢不時出現。

【黃河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黃河導游詞03-13

河南黃河導游詞11-09

黃河小浪底導游詞05-23

蘭州黃河導游詞12-10

黃河母親導游詞11-08

寫黃河的導游詞09-05

鄭州黃河景區導游詞10-11

介紹黃河源導游詞11-10

黃河導游詞(精選22篇)06-09

蘭州黃河母親導游詞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