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通用10篇)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郊的滇池之畔,占地面積89公頃,是反映和展示云南二十六個民族社會文化風情的窗口,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CIOFF中國委員會民間傳統文化基地和國家民委全國首批民族工作聯系點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1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你們好!歡迎大家來到云南民族村。我是你們這次旅行的導游XX。大家很難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覽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時間內看到云南民族風情的縮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區8千米處的滇池之濱,占地1340畝,與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風情,音樂舞蹈,宗教文化為一體,容峻山秀水,玲瓏景致為一園。自1992年2月18開村以來,云南民族村已建成開放了傣,白,納西,佤等13個民族村寨。相信村寨中每一個景點都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戀忘返。
各位朋友,一進大門我們看到的這個景致叫"白象迎賓"。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賓,就是給大家一個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遠處那一座被碧水綠樹包圍著的白塔。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讓我們先到傣家寨游覽。人們習慣上把居住在水邊的傣族稱為水傣。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稱為旱傣,又根據服飾把元江河谷地區的傣族稱為花腰傣。而民族村的村寨則以最具特色的水傣為主。
大家聽,傣家小卜哨,小卜冒們為大家奏起了迎賓曲。
走進寨門,請大家沿著這條紅色小路參觀傣族村。右邊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人民的佛教信仰。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還信仰原始宗教。在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型竹樓里,供奉著傣族的寨神。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點。
請大家往左邊看,這便是傣家的竹樓。竹樓的形式為干欄式建筑。干欄式建筑常見于中國的南方地區,其特點是涼爽防潮。請大家隨我上樓參觀。樓上右邊是臥室,中間是客廳,廳外有涼臺。傣族認為自己的.靈魂和家神都在臥室里,外人來了會打擾家神,攝走靈魂。所以傣家的臥室外人是不能進入的。竹樓的客廳內置有火塘,內有三腳架。在云南的少數民族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從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 下了竹樓往前走,一路上經過工藝樓,風情樓,風味樓。
現在,在我們左邊的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樓就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俗稱小乘佛教。
進入佛殿內,大家可能發覺她與我們常見的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更具宗教色彩,它把釋迦莫逆神化,而且認為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寺的佛像高大莊嚴,且數量多。而小乘佛教僅將其奉為始祖。因此其佛像與現實中的人相似,佛像也沒有那么多。所以大小乘佛教的佛殿格局也就不盡相同了。 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張除出家的僧尼外,還要有大批的居家教徒,在這點上,大乘佛教更居世俗化。小乘佛教要求男性信奉者必須出家,所以,云南傣族地區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廟里當一段時間的和尚,學習宗教和文化知識。
出了佛寺,我們看到路邊的這座別致的小塔廈,這是傣家的水井。傣族人民對水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在他們的心目中,水是十分圣潔的,因而對水井也就特別愛護。中國人民郵政曾發行過一套題"傣家建筑"的郵票,其中就有傣家的水井。水井對面是鐘亭和潑水亭,這些建筑都與傣族的一個十分有名的傳統節日——潑水節有關。
潑水節是傣族家最隆重的節日,她是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在傣歷六月中旬,身著盛裝的傣族姑娘們在歡樂的象腳鼓與芒鑼聲中,跳著柔媚的孔雀舞。其間,伴著婉轉的歌聲,水也將悄然灑落在你的衣服上。
你可不要躲開哦,這是傣家的吉祥水,濕透全身才能幸福終身,50年代,周總理就曾不遠萬里來到版納參加傣族的潑水節,可見國家偉人對少數民族的關心。這一事件,在題為"周同志誕生100周年"的紀念郵票上也得到了具體反映。
關于潑水節,有這樣一個傳說:傳說古時候有一個作惡多端的魔王,搶了7個姑娘做他的妻子,聰明的7姑娘從得意忘形的魔王口中得知,用魔王自己的頭發勒魔王的脖子,就能將魔王置于死地。7姑娘這樣做了,魔王的頭滾了下來,但這個魔頭滾到那里,那里就起大火。為了撲滅大火,7位姑娘勇敢地抱起魔王的頭,一年一換。為了感謝這7位姑娘,每年輪換的時候,人們都要給姑娘潑水,沖洗身上的污穢。從此就形成了辭舊迎新的潑水節。
再往前走,我們來到先前已經看到的白塔。 繞過白塔,經過一道木板橋,我們就出了傣族村。不知不覺中,整個民族村目前已經建成的12個村寨已經參觀完畢了。今天的參觀,使我們飽覽了一次云南民族文化大展示。在短暫的時間里,我們接觸了眾多的云南少數民族。既大致了解了云南各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活,又從中窺見了我們祖先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足跡。 云南民族村計劃建造26個村寨,等新的村寨建起來時,歡迎您再來!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2
各位游客朋友:
歡迎大家了來到昆明的云南民族村進行游覽。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方向,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占地面積大約85萬平方米,是云南省新興旅游基地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風情的窗口。據統計,目前在我們的民族村里一共齊聚傣族、苗族、白族、彝族等25個少數民族,是我們云南少數民族的一個縮影,也是著名的AAAA級景區,國家民委民族文化基地。那么現在就請大家隨我進村參觀吧!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在來到的就是云南民族村的主大門了。主大門是一組造型富麗典雅,氣勢恢宏的鋼架式建筑。大家抬頭可以看到,門首懸掛著“云南民族村”這五個雄渾遒勁的燙金大字,正中間有一只振翅騰飛的金孔雀圖形徽標,這是對云南民族村的一個美好的祝福,希望民族村吉祥幸福,興旺發達。
一進大門,首先映人眼簾的就是這一組形態逼真活潑可愛的白象群雕塑,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白象迎賓”,這可是在歡迎我們的到來呢!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白象迎賓,就是給大家一個吉祥的祝福。所以來到這里就意味著,我們即將進人的就是傣族人們的家園了。
現在請大家往左邊看,這個就是傣族的竹樓了。大家可以看到俸家的竹樓主要是為干欄式建筑。干欄式建筑常見于中國的南方地區,有著涼爽防潮的作用。接下來請大家隨我上樓參觀。樓上右邊的這間就是臥室,中間的是客廳,在這廳外有著一個涼臺。在這里我要先提醒一下大家,傣族人們的臥室我們可不能隨便進哦!那是因為傣族認為自己的靈魂和家神都在臥室里,外人來了會打擾家神,攝走靈魂。所以傣家的臥室外人是不能進人的。
各位朋友請看,左邊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樓就是傣族的.佛寺。傣族信仰南傳上座部佛教。西雙版納傣族男孩子在12歲左右就和同齡的伙伴們到佛寺里開始生活,學習傣文以及基本的佛教常識。學習后,成績與品行考核合格者,才能正式地剃度出家受戒為僧。佛寺的生活也是小和尚磨煉自己獨立生活的機會,不管年紀多小,自己的生活自己自理。掃地、洗衣物、做飯、洗碗、種菜、打水、整理裝裳等。寺院的生活造就了他們從小獨立自強的品格。他們常常從師長那里得知,在寺院里發自內心所做的一切雜物活兒都是為了自己和身邊的人廣修福德資糧。精進修行不懈怠,這是以前傳統傣家男孩出家后的生活。
各位游客朋友,現在我們看到路邊的這座別致的小塔廈,這是傣家的水井了。債族人民對水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在他們的心目中,水是十分圣潔的,因而對水井也就特別愛護。說到水,傣族與水之間最大的盛宴莫過于4月的潑水節了。潑水節是傣族最隆重的節日,是傣族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每到節日期間,傣族姑娘們就會身著盛裝,在歡樂的象腳鼓與鋩鑼聲中,跳著柔媚的孔雀舞。伴著傣族姑娘們那婉轉的歌聲,這個水就會悄然灑落在你的衣服上。大家可不要躲開,因為這是傣家的吉祥水,濕透的全身就意味著您將會幸福終生。接下來請大家隨我前往下一個寨子吧!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有沒有聽到“鈴鈴鈴”的聲音呢,不妨讓我們循著這聲音走過去看看是什么吧!原來這個聲音是苗族姑娘們走動的時候帶動銀飾發出來的聲音啊!都說苗族服飾是“花衣銀裝賽天仙”,現在看來果不其然!苗族的服飾一共有便服和盛裝兩種形式,剛剛我們看到的是盛裝,它的形式多種多樣,光是頭飾就有幾十種,但是主要是以銀飾為主。
傣族對于水有一種深厚的感情,我們的苗族則是和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苗族最早的銀飾藝術萌芽于巫術圖騰活動之中,他們相信銀器可以驅邪逐祟、防陰氣戕害。據說銀飾可以戰勝作惡的“老變婆”,所以古時的苗民就會戴上銀脖圈,來確保合家平安。所以現在的苗民在日常生活中,對銀飾愛惜備至,奉若神明。
各位游客朋友,我們現在看到的就是苗家人們的吊腳樓了。吊腳樓一般修建在半山腰上,主要是用整棵的杉樹原木作為支架結構,整體不會使用鐵釘全都是用木楔連接的。吊腳樓一般是有三層,最下一層主要是同來堆放雜物和喂養牲畜用的;第二層用作苗家人們的主要生活區域;第三層以i就是房頂了,用來堆放糧食。請大家隨我上二樓,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一個類似陽臺的地方,大家都知道古時候的女孩子是不能隨意的拋頭露面,我們的苗家姑娘也是這樣。所以當時苗家女孩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遙望外面的世界,因此人們就把這個叫作“美人靠”。那么接下來我們也來靠一靠,休息一會兒,我們再去下一個民族寨子。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3
各位游客朋友:
現在我要帶領大家去看的是云南的代表。大家猜猜是什么啊?大家都知道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各種各樣的少數民族在這里世代繁衍聲息,形成了云南獨特的風情。現在大家都猜出來了吧。對了,我現在要帶領大家去的就是云南民族村了......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南6公里,占地2000畝。云南民族村南臨浩瀚的昆明滇池、北望歷史文化名城昆明,西靠著名的昆明西山風景旅游區,湖光山色秀美無比。云南民族村內將要為云南的26個民族各建一個村,并配以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演出廳、云南民族博物館、民族蠟像館等,它是云南民族的一個縮影。走進云南民族村,只見村舍錯落有致,云南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園中有園,村外有村,千變萬化,五彩紛呈。而且到處花紅柳綠,碧波粼粼,笙歌不絕,舞影婆娑,被人們譽為“人間仙境”。這里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為一體。
云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一批集觀賞、游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和愛好。
從云南民族村大門進去,可以先去歌舞廳看定時演出的云南歌舞,再去游覽傣族村。這是風情最濃、最美的旅游村寨之一。里面種滿了熱帶和亞熱帶植物,一幢幢精致典雅的傣家竹樓點綴其間。有干欄式的民居樓、潑水亭、佛寺、潑水廣場等57個傣式建筑物,展示了云南傣鄉建筑之精華。村中雄偉的白塔叫“波中塔”,高23.6米,是按1:0.9的比例仿云南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建造的。40座小塔簇擁著高高的主塔,365個風鈴鈴聲悅耳動聽。云南傣味樓還供應傣味菜肴。云南民族村內的大理白族村是其中最豪華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雕梁畫棟,彩繪丹青。另有三塔、洱海、蝴蝶泉、本主廟等風光旅游名勝縮影。白族藝術館內展出的蝴蝶,是中國最大、珍品最多的一處蝴蝶館,價值極高,不可不看。大理石珍品館內奇石琳瑯滿目,令人大飽眼福。另外定時有大理白族歌舞表演,還可以品嘗到三道茶和美味的白族佳肴。彝族村太陽歷廣場,中間豎有一根觀測時辰的石柱,雕有12生肖的石刻,通過石柱的日影來觀測時辰,生動地再現彝族古老的太陽歷。巨“虎”則表現了古代彝族人民的'圖騰崇拜。另外有土掌房、舞蹈等場景可供觀賞。云南民族村的其它的民族村寨亦各有其特點。
在云南民族村旁,有一個目前全中國最大、最好的民族博物館-云南民族博物館。該館由陳列館、科研辦公樓、藏品庫和手工作坊等組成,陳列館共有十六個展室,六千多平方米展出面積以及一個演示作坊和畫廊,收藏品達十二萬件。建筑群前有一個寬闊的廣場,是群眾大型聯歡的好去處。縱觀整個云南民族村,是集云南各民族的歷史文化、民俗旅游風情、建筑藝術、音樂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環境為一體而建設的,并且全部都是招收云南土生土長的少數民族青年來服務和表演,使人感到不僅豐富博大,園林風光優美迷人,而且真實親切。加上結構巧妙,布局美觀典雅,形成了一個江南園林式的民俗大觀園,置身其間,的確使人猶如進入仙境一般。
只是說肯定不能滿足大家的好奇心吧。那我們就不多說了,讓我們快一點去參觀吧。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4
各位游客朋友:
云南民族村位于滇池北岸的海埂,是一條由東向西仲入滇池的狹長的半島沙灘,俗稱“海埂”。其占地面積2萬畝,有天然的游浴場和體育訓練基地,為消夏娛樂度假的好地方。它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鄭和公園等風景名勝區隔水相望。有索道連接西山龍門,組成了民族村至西山風景區的旅游環路。近來為發展旅游,先后建起了云南民族村和云南民族博物館。集云南主要的彝、白、傣、苗、景頗、佤、哈尼、納西、傈僳、獨龍等25個少數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廳、民族廣場以及激光噴泉、水幕電影等旅游設施。民族村寨采用復原陳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風情。走進村里只見不同風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間,錯落有致,各展風姿,各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產、生活、宗教習俗均如實地展示出來,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縮影。
云南民族村主大門是一組造型富麗典雅,氣勢恢宏的鋼架式建筑。門首懸掛著“云南民族村”五個雄渾遒勁的燙金大字,正中是一只振翅騰飛的金孔雀圖形徽標,象征著云南民族村吉祥幸福,興旺發達的美好前景。大門前是寬闊而平整的人流集散廣場,下面的草坪中是一組形態逼真。活潑可愛的白象群雕塑,名為“白象迎賓”。
云南民族村景區內水陸交錯,清新優雅,各村寨景點錯落有致,風格迎異。其間有綠蔭小徑,亭閣回廊、拱橋石階相銜相接,并與滇池湖濱大道首尾貫通。游覽線路,路轉水回,柳暗花明,引人入勝。周圍自然的景觀和得天獨厚的天然調節,使得民族村內花枝不斷,四季繽紛,每一刻,每一季,都有各自動人的美景。
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風格、民族服飾、民族風俗外,還可以觀賞激光噴泉、水幕電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嘗民族風味小吃,購買民族工藝品。身著民族服飾的導游小姐為游客提供導游服務,講解各少數民族的習俗。結合各少數民族節日,在村里還舉行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潑水節”、彝族的“火把節”、僳僳族的“刀桿節”、景頗族的“目腦縱歌”、納西族的“三朵節”等獨具民族特色的民族節日活動,讓人們盡興觀賞,沉浸在各民族的海洋里,是云南旅游的重要旅游景區。
云南民族村景區內建有造型各異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筑、有五彩繽紛的衣著服飾,有妙趣橫生的婚俗禮儀、有多姿多彩的民族節慶、有優美詼諧的音樂舞蹈,兼有博覽、游樂、度假、餐飲服務等各種綜合配套設施。
云南民族村里,吉祥的傣寨白塔,壯觀的白族大理三塔,高聳的彝家圖騰柱,源遠流長的納西東巴文化,佤族的木鼓、布朗族的婚俗、基諾族的太陽鼓、拉祜族的蘆笙舞、雪域高原的藏族佛寺、哈尼族的龍巴門、德昂族的龍陽塔、景頗的木腦縱歌、壯族的銅鼓文化、奇特的摩梭人母系氏族社會遺承、以及風趣的亞洲群象表演、精美獨特的民族風味美食、多元的民族文化、風情濃郁的民俗展示,將令您陶醉其中,流連忘返。
主要村寨
白族村
占地62.5畝。村內以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的白族傳統民居為主。“三坊一照壁”云南民族村潑水節、“四合五天井”、“扎染坊”、“木雕屋”、“花園茶社”、“戲臺”、“本主廟”及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布局,使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業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沿街設有民俗館和蝴蝶展館。白族熱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禮節。家中來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道茶是白族的待客禮。但白族人倒茶一般只倒半杯,倒酒則需滿杯,他們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受到白族人熱情的.款待,應說聲“挪衛你(謝謝)”來表示你的謝意和感激之情。尊敬長輩是白族的傳統美德,見到老人要主動打招呼、問候、讓道、讓座、端茶、遞煙。家里的火塘是個神圣的地方,忌諱向火塘內吐口水,禁止從火塘上跨過。
主要節目有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等充滿喜慶歡樂氣氛;民俗節慶活動“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娘”等。
彝族村
占地50余畝,三虎浮雕墻與虎山造型表現了彝族虎文化特色。太陽歷廣場中央的云南民族村圖騰柱上有太陽、虎、火和八卦圖形象,周圍環繞著黑白面向不同的10個月球造型。廣場外圓周分布有12生肖石雕。依山而建的“土掌房”建筑群,真實再現了彝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活觀。建筑中有土司院、文化樓、知青房、酒坊及織繡間等。村中建有斗牛場和茶山園,還有秋千等民間體育設施。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舉行。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后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苗族村
選取山地為營造環境,頗具代表性,提煉了苗族建筑的精華。吊角樓展示苗族服飾及手工制作工藝,民居樓則反映了生活起居的民間風范。苗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山歌和蘆笙舞都很受群眾喜愛。蘆笙舞又稱“跳歌”、“打跳”、“踩蘆笙”,是苗族群眾自娛和表演相結合的民間舞蹈。每逢喜慶節日,苗家人身著盛裝歡聚在蘆笙場上,吹起動人的蘆笙,邊奏邊舞,盡情狂歡。蘆笙舞歡快,熱烈,舞姿富有稟性,小伙子們粗獷熾熱,豪放穩健,姑娘們體態優美,含蓄抒情。
苗族傳統節慶分為農事活動節慶、物質交流節慶男女社交、戀愛擇偶節慶、祭祀性節慶、紀念性慶賀性節慶。每月都有一個以上的節慶日。一年一度的“花山節”是苗族的傳統佳節,也是青年男女尋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的佳節。“祭鼓節”是苗族民間最大的祭祀活動,屆時要殺一頭牯子牛,祭視先人,并邀親朋共聚一堂。
傣寨
占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綠樹掩映。一幢幢“干欄式”傣家竹樓,通過蜿延傣寨的紅砂石小徑聯向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以及風雨亭、水井、鐘亭等建筑充滿著傣家的濃郁風情,是傣寨真實的民間景觀再現。
壯族村
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期間,有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嘎光舞”)和婀娜多姿的“孔雀舞”。節日:傣族的重大節日有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節日,時間是傣歷六月(公歷4月中旬),舉行3天,頭兩天送舊,最后一天迎新。這天人們要拜佛,姑娘們用漂著鮮花的清水為佛洗塵,然后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愿,認為這樣可以不生疾病,四季平安,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期間還要舉行賽龍船、放高升、放飛燈等傳統娛樂活動和各種歌舞晚會。
藏族村
占地21畝,村內有大小坡頂民居和雕樓式平頂民居。莊嚴神圣的藏傳佛寺,壯觀的迎賓白塔,象征吉祥和睦的“白牦牛”雕塑與獨具風格的藏式建筑互為映襯,相得益彰。在節日期間,唱民間歌謠,跳鍋莊舞、弦子舞,騎手們還進行跑馬射箭比賽。
節日:黃藏歷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節日,要穿著盛裝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舉行法事,如祈愿大法會;農歷四月八日轉山會(沐佛節、敬山神);五月端午賽馬大會;七月“旺果”節;冬月二十九跳神會等等。
瑤寨
由民居吊角樓、平房民居及鄉村道觀、糧倉、寨門等建筑構成,錯落有致;一些道云南民族村教文化元素的滲入,頗具典型性。
瑤族音樂、舞蹈與其民間歌謠一樣,起源于勞動與宗教。其舞蹈著名者如長鼓舞、銅鼓舞,系祭祀盤王、密洛陀的大型舞蹈。民間盛行的舞蹈還有獅舞、草龍舞、花棍舞、上香舞、求師舞等數十種。
節日:大節日有盤王節、春節、達努節、中元節、社王節、清明節等,小節日幾乎每月都有。盤王節,俗稱“跳盤王”、“還盤王愿”。每隔三五年舉行一次,時為農歷十月十六日,一般由一戶、數戶或一村進行。主要儀式由師公跳神祈禱,唱盤王歌,跳長鼓舞,禱告盤王(盤瓠)保佑賜福。盤王節,一般是自稱“勉支”的瑤族的節日,十分隆重。
阿昌寨
以一幢合院系建筑為主體,與寨門、手工作坊等建筑互為呼應,青瓦磚墻,石礎抬柱,頗具特色。阿昌族熱情好客,尊老愛幼。有客來家小憩,主人要好酒好茶招待,吃飯禮讓上座,如客人年輕輩分小可推辭坐邊座或下方坐;遇敬酒倒茶,忌不禮讓就接受。有勸飯習俗,無論會喝酒、喝茶否,忌諱客人不接受;遇勸飯時,無論已飽否都應伸雙飛捧碗相接;雙手接遞或起身行禮,視為恭敬。主要宗教節日有“進洼”、“出洼”、“白柴”、“水節”。除宗教節日外,戶臘撒的阿昌族,一年較大的幾個節日如趕擺、蹬窩羅,會街節、嘗新節、潑水節等,都與傣族相同。
摩梭之家
緊依“瀘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壯族村四合寨樓取名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寧地區的瀘沽湖畔,人口約8萬多,至今還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習慣。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類學家的關注,由時給摩梭人增添了奇異,神秘的色彩。在“摩梭之家”這個風光秀麗、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熱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載歌載舞,向貴賓獻上酥油茶,為游客蕩起“豬槽”船,一曲情深意長的“瑪達咪”,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5
各位游客朋友: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區南側,滇池池畔,是昆明旅游的熱門去處。村內有1:1建造的傣族、白族、彝族等25個少數民族的村寨,而且各有不同的民俗、工藝表演等,一日內就可以遍覽云南眾多民族的風情。
民族村中,以傣寨和彝族村最值得一看。傣寨是進入民族村的第一個村寨,里面種滿了熱帶和亞熱帶植物, 一幢幢精致典雅的傣家竹樓點綴其間。有干欄式的民居樓、風情樓、潑水亭、佛寺、潑水廣場等典型的傣式建筑物。最引人注目的是村里的白塔——“波中塔”,它是按1:0.9的比例仿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建造的,40座小塔簇擁著高高的'主塔,還有365個風鈴聲,十分悅耳。傣寨附近還可以乘坐畫舫,20元/人。
彝族村最值得一看的是太陽歷廣場,廣場中間豎有一根石柱,古時的彝族人便是通過石柱的日影來觀測時辰。村里的巨“虎”則是古代彝族人的圖騰。另外有村里還有彝族特有的土掌房建筑、烤酒作坊、文化樓等。
在四月傣族的“潑水節”、七八月彝族的“火把節”等少數民族節慶時期,民俗村內也會舉行熱鬧的慶典活動,不妨在此期間前往游玩,可以體驗到更生動的民族風情。
游玩時,你可選擇步行,也可在景區內租借電瓶車、雙人自行車代步,景區內還設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區等場所,可以觀賞民俗表演、品嘗民族風味小吃,以及購買民族工藝品,在領略民族風情的同時,享受休閑時光。
每天大約13:20,在園內的滇池廣場有《高原的呼喚》大型演出(150元/人),如果有興趣前往觀看,訂票時直接訂購套票,更加劃算。同時,在售票處的時候也要記得向售票員拿一份節目單,一些村寨的表演廣場會有定時的演出活動,在指定時間到達便可,這些表演的時間在官網也可以查看。
另外,景區正門售票處對面是云南民族博物館,這是目前全中國規模最大、展品最全的民族博物館之一,感興趣的話可以和民族村一并游覽。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6
各位游客朋友:
云南民族村,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部的滇池之濱,距市區8公里,占地面積1250畝,是云南省新興旅游基地展示云南各民族文化風情的窗口。這里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地融為一體。
云南民族村擬建25個少數民族村寨。同時還建有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一批集觀賞、游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為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能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和愛好。
傣族村
傣族村寨是進入民族村的第一個村寨,占地面積27畝,三面環水。寨內綠樹、鮮花掩映著一幢幢"干欄"傣家竹樓,交錯蜿蜒的紅砂石小徑通向莊嚴肅穆的緬寺,巍峨壯觀的白塔,精巧玲瓏的風雨橋、風雨亭、水井、鐘亭等建筑充滿著傣鄉的濃郁風情。傣寨最富特色的是動態文化展示。一年一度的"潑水節",活潑歡快的"象腳鼓舞",婀娜多姿的"嘎光舞",還有節慶期間的傣族婚禮表演、賽龍舟、丟包等民俗活動豐富多彩,異常熱鬧。
白族村
白族村位于云南民族村以西,占地62.5畝。村內"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本主廟"以及按實物比例縮小4倍建造的大理"崇圣寺三塔"等建筑,造型對仗工整、富麗堂皇,整座村寨院落鱗次櫛比,寬敞整齊。一條以經營精美工藝品的"大理街"貫通南北,民族扎染、草編工藝、珠寶玉器、木雕石刻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白族文化歷史悠久,白族民間藝術"霸王鞭","草帽舞"、"大本曲"充滿喜慶歡樂的氣氛;民俗節慶活動有熱鬧歡快的"三月街"、"繞三靈"、"迎新媳"等;白族傳統"三道茶"可渭是民族茶道文化中的一絕,其精美的配料做工,高雅的禮儀氛圍,使人有"此茶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飲幾回"的感覺。村中還有堪稱"石中之王"的大理石作坊和精美絕倫的蝴蝶標本展覽,淋漓盡致地體現了白族典型的民族特點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彝族村
彝族村地處民族團結廣場以西,占地面積51余畝。村內具有導向性的三虎浮雕墻、別具一格的虎山,充分展示了彝族絢爛的虎文化特色。雄偉壯觀的太陽歷廣場中央聳立著高大的圖騰柱,柱上有太陽、虎、火和中國古代的八卦圖,周圍環繞著黑白面向不同方向的十個月球雕塑,最外圍的十二生肖石雕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村內有烤酒作坊、文化樓、"土掌房"建筑和茶山、斗牛場、磨秋等,全面生動地體現了彝族粗獷古樸而不乏精巧別致的民俗風貌。彝族不僅能歌善舞,而且熱情好客。彝族"左腳舞"、"大三弦"熱情奔放;"土司禮儀"、"攔路酒"等民俗活動情濃意深。每逢"火把節",在太陽歷廣場都要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人們燃起篝火、點上火把、彈起大三弦、縱情高歌,氣氛異常熱烈歡快。
納西族
納西族村位于白族村以西,占地面積 49.5畝。村寨入口處的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神"坐騎塑像和兩面以《創世紀》為題材的大型浮雕墻表現出強烈鮮明的東巴文化氣息。以重彩繪畫、雕刻為主題的"三坊一照壁"、"民居樓"、"花馬坊"、"工藝樓"等主要建筑襯托出極富特色的麗江"四方街"。納西族歷史文化悠久豐富,著名的東巴文化象形文字堪稱象形文字的"活化石",它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還在民間流傳使用的活的象形文字。用這種象形文字寫成的典籍叫"東巴經",是一部古代納西族的百科全書。清新優雅、娓婉動聽的納西"洞經音樂",溶合了古代中原宮庭宴樂的旋律音韻,是當今民族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佤族寨
佤族寨內建有茅草房、牛頭廣場、神靈廣場及糧倉等。牛頭廣場是佤族古老的"剽牛"活動場所,而神靈廣場表現了佤族萬物有靈,靈魂不死的自然崇拜觀念。佤族"木鼓舞"節拍鮮明強烈、風格粗獷豪放,佤族姑娘在舞蹈中長發飛舞,舞姿剛健,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
藏族寨
藏族的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禮俗節日等都帶有鮮明的高原印記。糌粑、酥油茶和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藏族同胞寧可三月無肉,不可一天無酥油茶。青稞酒是用當地出產的青稞自釀的一種低度酒,男女老少皆喜飲,食物多為肉制和奶制品,且愛吃風干的'牛羊肉。藏族的服裝主要是傳統藏服,特點是長袖、寬腰、大襟。婦女冬穿長袖長袍,夏著無袖長袍,內穿各種顏色與花紋的襯衣,腰前系一塊有彩色花紋的圍裙。藏族同胞特別喜愛"哈達",把它看作是最珍貴的禮物。
基諾族寨
步入基諾族寨,可以看到綠樹鮮花叢中點綴著嶙峋怪石,一幛幛基諾茅草屋錯落有致,仿佛走進了滇西南山巒起伏的基諾山區。基諾族寨建有基諾族大公房、民居樓、糧倉和太陽廣場。基諾族有著豐富的文化,同時能歌善舞。在表現基諾族太陽崇拜的太陽廣場上,歡快熱烈的"太陽鼓舞"鼓聲雄健渾厚,舞姿輕快活潑,是基諾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一項活動。
拉祜族寨
拉祜族寨內建有拉祜族茅草房、大公房、教堂、牛棚以及葫蘆廣場。位于拉祜族寨中心位置的葫蘆廣場形似一只碩大的平面葫蘆,中心有一組石雕葫蘆。傳說拉祜族的祖先源于葫蘆,因此葫蘆廣場表現了拉祜族的祖先崇拜觀念。拉祜族寨中,葫蘆笙悠揚婉轉、口弦聲余音繞梁,表現拉祜族勞動場面的"豐收擺舞"充滿歡騰和激情,使人難以忘懷。
布朗族寨
布朗族寨內建有民居、鬼神廣場等建筑。鬼神廣場表現了布朗族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廣場中央豎立著布朗族的圖騰,同時,廣場也是布朗族祭拜神靈和表演歌舞、習俗活動的重要場所。
摩梭之家
緊依"瀘沽湖"畔建有摩梭人居住的"木楞房",這座全部用原木建成的風格古樸的四合寨樓取名為"摩梭之家"。摩梭人居住在滇西北高原永寧地區的瀘沽湖畔,人口約8萬多,至今還保留母系氏族和母系家庭的生活習慣。這一奇特的民俗引起了全世界人類學家的關注,由時給摩梭人增添了奇異,神秘的色彩。在"摩梭之家"這個風光秀麗、充滿神秘色彩的地方,熱情好客的摩梭姑娘載歌載舞,向貴賓獻上酥油茶,為游客蕩起"豬槽"船,一曲情深意長的"瑪達咪",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民族團結廣場
民族團結廣場座落在翠漪洲北面,象征著云南各民族團結向上的精神,她匯集了云南各民族體育、民俗活動之精華。每天有苗、彝、藏、佤、傈傈等民族歌舞表演和民俗活動表演。亞洲象群表演是云南民族村新近開展的一項游樂項目,7頭訓練有素的大象在馴象員的指揮下表演各種驚險、滑稽節目,讓人捧腹開懷,樂不可支。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7
各位游客朋友:
現在我要帶領你去看云南的代表。猜猜是什么?眾所周知,云南是一個多民族的省份,各種少數民族代代相傳,形成了云南獨特的風情。現在大家都猜到了。順便說一下,我現在要帶你去的是云南民族村......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市南6公里處,占地2000畝。云南民族村南臨浩瀚的昆明滇池,北臨歷史文化名城昆明,西臨著名的昆明西山風景區,湖光山色秀麗。云南民族村將為云南26個民族建設一個村,并配備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表演廳、云南民族博物館、民族蠟像館等,是云南民族的縮影。走進云南民族村,我看到村舍散落有致,云南民族風情古樸濃郁。園內有園,村外有村,千變萬化,五彩繽紛。而且到處都是花紅柳綠,碧波粼粼,盛歌不斷,舞影婆舞,被人們稱為人間仙境。四季如春,氣候宜人,鳥語花香,自然人文景觀與民族風情和諧融合。
云南民族村計劃建設25個少數民族村。同時,還設有一批集觀賞、娛樂、度假、水上娛樂、餐飲服務于一體的綜合配套設施,如民族團結廣場、民族歌舞廳、風味食品城、宿營娛樂區等,能夠滿足不同層次游客的需求和愛好。
從云南民族村大門進去,可以先去歌舞廳看云南歌舞的定期表演,再去傣族村。這是風情最濃、最美的旅游村之一。里面種滿了熱帶和亞熱帶植物,一座精致典雅的`傣族竹樓點綴其間。有干欄式民居樓、潑水亭、佛寺、潑水廣場等57座傣族建筑,展現了云南傣族鄉村建筑的精髓。村里雄偉的白塔叫波中塔,高23.6米,按1:0.9的比例仿云南德宏州盈江的允燕塔。40座小塔環繞著高高的主塔,365個風鈴鈴聲悅耳。云南傣族餐廳還供應傣族菜肴。大理白族村是云南民族村中最豪華的。三坊一照墻,四合五天井雕梁畫棟,彩繪丹青。還有三塔、洱海、蝴蝶泉、本主廟等景點的縮影。白族藝術博物館展出的蝴蝶是中國最大、珍品最多的蝴蝶博物館,價值極高。大理石珍品館奇石琳瑯滿目,令人大飽眼福。此外,還有定期的大理白族歌舞表演,還可以品嘗到三道茶和美味的白族美食。彝族村太陽歷廣場中間豎立著一根石柱,雕刻著十二生肖石刻,通過石柱的陰影觀察時間,生動地再現了彝族古老的太陽歷。巨虎展現了古彝族人對圖騰的崇拜。還有土掌房、舞蹈等場景可供觀賞。云南民族村的其他民族村也有自己的特點。
在云南民族村旁邊,有一個中國最大、最好的民族博物館——云南民族博物館。博物館由展廳、科研辦公樓、收藏庫和手工作坊組成。展廳共有16個展廳,展覽面積6000多平方米,展覽作坊和畫廊1個,收藏品12萬件。建筑群前有一個寬闊的廣場,是群眾大型聚會的好去處。縱觀整個云南民族村,是集歷史文化、民俗旅游、建筑藝術、音樂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環境于一體的云南民族村,都是招募云南少數民族青年服務和表演,讓人感覺不僅內涵豐富,景觀美麗迷人,而且真實友好。此外,結構巧妙,布局美觀典雅,形成了江南園林式的民俗大觀園,置身其中,確實讓人仿佛進入了仙境。
只是說絕對不能滿足大家的好奇心。那我們就不多說了,讓我們快點去參觀吧。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8
親愛的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來到美麗的云南民族村,我是你們今天的導游。
云南,這片神奇而多彩的土地,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最為集中的省份之一。云南民族村就像是一個微縮的云南,它將 25 個少數民族的獨特風情與文化習俗匯聚一堂,讓大家能夠在這一方天地里領略到云南的多元魅力。
現在,我們首先來到的是彝族村。彝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熱情好客的民族。大家看,眼前這些富有特色的建筑,就是彝族傳統的土掌房。它的墻壁厚實,屋頂平坦,可以晾曬糧食,既實用又美觀。在彝族的重要節日火把節期間,這里會熱鬧非凡。人們會穿上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點燃熊熊火把,圍著篝火盡情地跳舞、唱歌,那場面,真可謂是熱情似火。而且啊,彝族的民間藝術也是十分精湛,比如精美的漆器,色彩鮮艷,圖案精美,每一件都凝聚著彝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接下來,我們漫步到白族村。白族的建筑風格堪稱一絕,那標志性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飛檐斗拱,雕梁畫棟,盡顯精致與典雅。大家瞧,這墻壁上的繪畫,是不是栩栩如生?這就是著名的白族壁畫,題材廣泛,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花鳥魚蟲等,無不展示著白族人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白族還有一個非常浪漫的節日——三月街。屆時,四面八方的人們都會聚集在這里,進行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等活動,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之中。
再往前走,就到了傣族村。一踏入傣族村,仿佛就進入了一個充滿熱帶風情的世界。這里椰樹搖曳,竹樓林立。傣族的竹樓,下層架空,通風防潮,是居住的理想之地。傣族人民信仰小乘佛教,所以在村里,大家可以看到造型精美的佛寺。說到傣族,就不得不提潑水節了。在這個盛大的節日里,人們相互潑水祝福,寓意著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迎接新的美好。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炎炎夏日,被清涼的水潑灑一身,那是多么暢快淋漓的`感覺啊!而且,傣族的孔雀舞也是聞名遐邇,舞者優美的身姿,靈動的手指,仿佛就是一只美麗的孔雀在翩翩起舞。
隨著我們的腳步,現在來到了納西族村。納西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東巴文字就是他們的瑰寶。東巴文字是一種象形文字,形態古樸,至今仍在納西族的宗教儀式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納西族的傳統民居木楞房,全部用原木壘砌而成,堅固而溫暖。在納西族的文化中,還有著名的納西古樂,那悠揚的旋律,仿佛穿越了時空,將我們帶回到古老的納西王國,讓我們感受到納西族人民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歷史的傳承。
云南民族村還有許多其他的少數民族村寨,每一個都有著獨特的魅力等待著大家去發現。在這里,您不僅可以欣賞到各民族的建筑、服飾、歌舞等,還可以參與到他們的傳統手工藝制作中,親身體驗少數民族的文化魅力。希望大家在云南民族村度過一段愉快而難忘的時光!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9
各位游客朋友們: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今天我們將一同走進云南民族村,開啟一場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之旅。
云南民族村坐落在滇池之畔,依山而建,風景秀麗。它就像一本生動的民族文化教科書,全方位地展示了云南各少數民族的獨特風貌。
剛進入民族村,我們就仿佛踏入了一個民族文化的大觀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佤族村。佤族人民以其豪放勇敢而聞名。瞧,那佤族的傳統建筑——干欄式竹樓,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竹樓的上層住人,下層用來飼養家畜或存放雜物。在佤族村,大家可以看到佤族人民展示的獨特的甩發舞。舞者們隨著節奏強烈的音樂,盡情地甩動著烏黑亮麗的長發,那瀟灑的姿態,充滿了原始的力量和活力。而且,佤族還有獨特的木鼓文化,木鼓在佤族人民的心中是神圣的象征,它不僅用于祭祀活動,還傳遞著各種信息。
接著,我們來到了藏族村。藏族村的建筑氣勢恢宏,那金碧輝煌的藏式寺廟,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耀眼。寺廟里供奉著精美的佛像,墻壁上繪滿了色彩斑斕的壁畫,講述著一個個佛教故事和藏族的歷史傳說。藏族人民熱情好客,他們會用香濃的酥油茶和美味的青稞酒來招待遠方的客人。在這里,您還可以欣賞到藏族同胞們表演的鍋莊舞,大家手拉手,圍成一個圈,邊唱邊跳,舞步整齊有力,歌聲悠揚嘹亮,充分展現了藏族人民的團結和歡樂。
繼續前行,便到了哈尼族村。哈尼族是一個與梯田文化緊密相連的民族。在哈尼族村里,我們可以看到模擬的梯田景觀,層層疊疊的梯田,就像大地的指紋,展示著哈尼族人民的勤勞和智慧。哈尼族的傳統民居蘑菇房,造型獨特,宛如一朵朵巨大的`蘑菇生長在大地上。哈尼族的服飾也很有特色,色彩鮮艷,繡工精美,尤其是婦女們的服飾,佩戴著各種銀飾,走起路來叮當作響,十分悅耳。哈尼族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矻扎扎節,這是一個慶祝豐收、祭祀祖先的節日,期間會有各種祭祀活動、歌舞表演和體育競賽,非常熱鬧。
隨后,我們走進了景頗族村。景頗族的建筑多為竹木結構的干欄式建筑,簡單而實用。景頗族的文化藝術豐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目瑙縱歌。目瑙縱歌是景頗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人們會穿上華麗的民族服飾,手持長刀或花扇,在瑙雙的帶領下,沿著目瑙柱跳舞。那場面宏大壯觀,舞步剛健有力,充分體現了景頗族人民的團結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景頗族村里,大家還可以欣賞到景頗族的傳統手工藝,如織錦,那精美的圖案和細膩的質地,讓人贊嘆不已。
云南民族村就像一個民族文化的大舞臺,各少數民族在這里競相展示著自己的風采。在這里,您可以盡情地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碰撞與交融,體驗云南這片土地的獨特魅力。希望大家在這里留下美好的回憶!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 10
尊敬的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云南民族村,我是你們此次旅程的導游,很榮幸能夠陪伴大家一同領略這充滿魅力的民族文化圣地。
云南民族村占地廣闊,它巧妙地將云南各個少數民族的村寨按照不同的地理區域和民族特色進行布局,讓我們能夠在短時間內穿梭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空間。
我們首先踏入的是壯族村。壯族是我國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他們有著獨特的文化和習俗。壯族的建筑以干欄式建筑為主,這種建筑適應了南方潮濕多雨的氣候特點。走進壯族村,大家可以看到壯族的傳統紡織工藝展示,壯族的壯錦聞名遐邇,它以色彩絢麗、圖案精美而著稱。壯族人民還擅長對歌,在一些重要的節日或活動中,青年男女會通過對歌來表達愛意、交流情感。那婉轉悠揚的歌聲,回蕩在村寨之間,仿佛在訴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離開壯族村,我們來到了苗族村。苗族的服飾堪稱是民族服飾中的藝術品。苗族姑娘們身著精美的苗族盛裝,頭戴銀冠,身上佩戴著各種銀飾,走起路來銀光閃閃,清脆悅耳。苗族的建筑風格獨特,多為吊腳樓,這種建筑依山傍水而建,既美觀又實用。在苗族村,大家可以欣賞到苗族的蘆笙舞表演。蘆笙是苗族的傳統樂器,舞者們邊吹蘆笙邊跳舞,動作輕盈優美,節奏明快。苗族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花山節,在這個節日里,人們會舉行爬花桿、斗牛、對歌等活動,熱鬧非凡。
緊接著,我們漫步到瑤族村。瑤族人民的生活與大山緊密相連,他們有著獨特的山地文化。瑤族的建筑多為竹木結構的簡易房屋,分布在山林之間。瑤族的傳統手工藝十分豐富,比如瑤族的刺繡,針法細膩,圖案多以花鳥魚蟲、神話傳說為題材,展現了瑤族人民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瑤族村,您還可以體驗到瑤族的特色醫藥文化,瑤族的草藥療法歷史悠久,對一些疾病有著獨特的療效。
再往前走,就到了布朗族村。布朗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他們有著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布朗族的建筑形式多樣,有干欄式竹樓,也有土掌房。布朗族的茶文化源遠流長,在這里,您可以品嘗到正宗的布朗族烤茶。布朗族的'烤茶制作工藝獨特,先將茶葉放在特制的土罐里烤香,然后加入開水煮泡,煮好的烤茶香氣濃郁,味道醇厚。布朗族還有一些獨特的民俗活動,如關門節和開門節,這些節日都有著濃厚的宗教色彩,體現了布朗族人民對宗教信仰的虔誠。
云南民族村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民族文化的氣息,每一個村寨都有著獨特的魅力和故事。希望大家在游覽的過程中,用心去感受、去體驗,把這些美好的記憶帶回家。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相關文章:
云南民族村的導游詞08-16
云南民族村導游詞01-14
云南民族村作文【經典】04-17
走進云南民族村02-19
云南民族村作文01-18
游云南民族村作文02-04
云南民族村作文【薦】03-17
云南民族村作文[通用]02-26
關于云南民族村的作文02-26
云南民族村作文(熱)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