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成語故事的成語

時間:2023-02-13 18:44:16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接觸過一些比較經典的成語吧,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為了幫助大家積累更多經典成語,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1

  【鹿乳奉親】

  郯子,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入深山,鉆進鹿群中,擠取鹿乳,供奉雙親。一次取乳時,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身走出,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病的實情告知獵人,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護送他出山。

  【臥冰求鯉】

  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時常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哄堂大笑

  宋朝時候,有個叫馮相的官員。有一天,他穿著一雙新靴子走進辦公的`衙門。一個同僚問他:“您買這雙新靴子花了多少錢?”他抬起一只腳說:“九百。”那個同僚驚奇地說:“怎么我這雙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馮相又抬起另一只腳說:“這只也是九百。”滿屋的人都大笑起來。

  雙管齊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璪,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張璪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干虬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張璪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涂,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2

  1.城狐社鼠

  晉朝時候,朝廷上有個左將軍叫王敦,他的長史官是謝輥,他倆常在一塊議論朝廷上的事情。有一天,王敦對謝輥說:“劉隗這個人,奸邪作惡,危害國家,我想把這個惡人從君王身邊除掉,以此來報效朝廷。你看行嗎?”,謝鯤想了一想,搖著頭說:“使不得呀,劉隗的確是個壞人,但也是城狐社鼠啊!要挖掘狐貍,恐怕把城墻弄壞;要用火熏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毀壞了神社廟宇。如今這個劉隗就好比那城上的狐貍、社廟里的老鼠。他是君王左右的近臣,勢力相當大,又有君王作靠山,恐怕不容易除掉他。”王敦聽了謝輥的話,雖然心里不高興,也只好罷休。

  2.抱頭鼠竄

  楚漢相爭時期,在蕭何的極力推薦下,劉邦任用韓信為大將,抄了項羽的后路,破趙取齊,占據黃河下游地區,被封為齊王。蒯通積極鼓動韓信與劉邦、項羽三分天下,舉出當年常山王張耳抱頭鼠竄歸降了漢王并出兵消滅了生死與共的好友陳余。

  3.投鼠忌器

  三國初期,漢獻帝與丞相曹操、皇叔劉備一起去打獵。曹操為了顯示自己的武力,竟跟漢獻帝齊頭并進。漢南帝見不遠處有只兔子,就叫劉備射,說是要看看皇叔的`箭法。劉備連忙彎弓射箭,正好命中兔子,獻帝連夸好箭法。南帝又看見一只大鹿,連射三箭不中,就叫曹操射。曹操拿過南帝的金比箭,一箭就射中了鹿。將士們見射中鹿的是金比箭,以為是獻帝射的,都高呼萬歲,曹操得意地站到獻帝前接受歡呼。關云長實在看不下去,要拍馬刀砍曹操,劉備忙暗示他不可輕舉妄動。事后,關云長問劉備為什么不讓殺曹操,他說:投鼠忌器,他身邊還有獻帝呢。

  投鼠忌器的意思是老鼠靠近器物,用東西砸老鼠又怕砸壞老鼠附近的用具。現常用來比喻做事有所顧忌,不敢放手進行

  4.膽小如鼠

  南北朝時,有一個十分膽小的人,名叫元慶和,他本來是北魏時期的官員,擔任刺史一職。

  一天,他的手下找到他:“大人,敵人已經攻到城下了,我們是不是要跟他們決一死戰?”

  而他雙手發抖的說道:“不,不...,,傳令下去,讓所有的將士放下兵器,準備投降..."雖手下極力勸阻,可他好像心意已定,出城投降。

  從此,他所掌管的區域全部劃入了梁朝的版圖。

  梁武帝得知此事倍感詫異:”元慶和竟然投降,就封他為‘魏王’ 吧!

  幾年后北魏分裂成了東魏和西魏,又一次元慶和奉了梁武帝的命令,帶領梁朝的將士去攻打東魏的項城。

  他的士兵報告道:”報告王爺,大軍已經到達項城了,聽聞東魏的大軍沒多久也會到達那里。”

  元慶和謹慎地說道:“你知道東魏的大軍多少人嗎?”士兵信心滿滿地說“大約有三萬人!”

  元慶和如晴空霹靂一般,被徹底驚到了。神色慌張地說道:“快,,快傳令下去,馬上撤退。”士兵們不情愿的按照他的旨意照做了。

  梁武帝得知,大怒,立刻傳元慶和!罵道:“豈有此理!你這樣就退兵!膽子簡直小得像老鼠一樣!看來,你不適合替‘朕’打天下,‘朕’要把你貶農村養豬去!成語也就由此而來了。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3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樣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qiú)(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原先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了解到,那件狐白裘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便借著月光,鉆進貯藏室把狐白裘偷了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下了殺孟嘗君的念頭。

  孟嘗君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此刻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一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怎樣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之后,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先,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樣還沒睡踏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成語“雞鳴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4

  春秋時候,晉國世家趙氏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里想偷點東西,看見院子里吊著一口大鐘。鐘是用上等青銅鑄成的,造型和圖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興極了,想把這口精美的大鐘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鐘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動。他想來想去,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鐘敲碎,然后再分別搬回家。

  小偷找來一把大錘子,拼命朝鐘砸去,咣的'一聲巨響,把他嚇了一大跳。小偷著慌,心想這下糟了,這鐘聲不就等于是告訴人們我正在這里偷鐘嗎?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撲到了鐘上,張開雙臂想捂住鐘聲,可鐘聲又怎么捂得住呢!鐘聲依然悠悠地傳向遠方。

  他越聽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雙手,使勁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鐘聲變小了,聽不見了!”小偷高興起來,“妙極了!把耳朵捂住不就聽不進鐘聲了嗎!”他立刻找來兩個布團,把耳朵塞住,心想,這下誰也聽不見鐘聲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鐘來,一下一下,鐘聲響亮地傳到很遠的地方。人們聽到鐘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5

  “干金買骨”出自《戰國策·燕策》。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了內亂。齊宣王乘機派兵侵占了燕國的一些城池。燕昭王即位后,決心振興燕國。因此,

  他廣招賢士,虛心求教。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去拜訪了一位很有才學的人——郭隗。在交談中,郭對燕昭王講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位國君,拿出了千兩黃金讓手下的人去買千里馬。結果卻花了五百兩黃金給買回了一匹死馬的骨頭,國君一見,拍案大怒:“我是讓你去買千里馬,誰叫你買死馬?”手下人說:“大王息怒,你想,連死馬都肯花五百兩黃金買來,這件事情傳出去,還愁沒有好千里馬?”果然,不到一年,就有人送來了三匹千里馬。郭隗講完了這個故事,又接著說:“現在,大王如果真心求賢,就先從我郭隗開始吧!人們看到象我這

  樣的人尚且能夠得到您的'任用,那么還愁比我郭隗富有才能的英雄豪杰不來投奔嗎?”燕昭王聽罷,覺得這話很有道理,便為郭隗修筑了官邸,責成他動工建造黃金臺。不久,樂毅、鄒衍、劇辛等人,紛紛從周圍的國家投奔燕昭王而來。沒過幾年功夫,燕國就強盛起來,把齊國打得大敗。

  后來,人們根據這個故事,概括出“千金買骨”這個成語,容求賢若渴的迫切心情。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6

  郭巨,晉代隆慮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后,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后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親非常疼愛孫子,自己總舍不得吃飯,卻把僅有的`食物留給孫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面寫:“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并得以兼養孩子。從此,郭巨不僅過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順”的美名傳遍天下。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7

  -跖狗吠堯-

  戰國時期,齊國大臣田單不計較罵他的貂勃,備酒宴向貂勃請教錯在哪里?貂勃回答說:“跖犬吠堯并不是堯不圣明而是各為其主。”田單把他推薦給齊王,齊王派他出使楚國,引起齊王9個寵臣的不滿而攻擊田單,貂勃慷慨陳詞救了相國田單。

  故事延伸

  【注音】zhígǒufèiyáo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狗固吠非其主也。”

  【解釋】比喻各為其主。

  【用法】主謂式;作賓語;比喻各為其主

  【近義詞】跖犬噬堯、各為其主

  【年代】古代

  【點評】做人要懂得感恩,故事里的貂勃是由田單推薦給齊王的.,而田單也因為這件事差點被攻擊。貂勃慷慨相助,我們得學習貂勃的這種品質哦!要記得幫助過自己的人,今后他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伸出援助之手。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8

  -雞犬不寧-

  唐朝中期,封建統治者橫征暴斂,沉重的苛捐雜稅壓迫得老百姓家破人亡。

  當時,永州一帶有一種奇異的'蛇,全身有劇毒,人如果被它咬一口,就很難再活命。但如果能夠捉到這種蛇,把它晾干,制成藥餌,就能治療多種疾病。因此,被宮廷列入賦稅,向永州地方征收。很多人也因捕蛇喪生。雖然如此,還是有人甘冒生命危險捕蛇,來繳納賦稅。

  每當征稅時候,兇橫的地方官吏就走村串戶,逼迫人們捕蛇。沒有哪一家能逃脫賦稅,沒有人不受到騷擾。當時有老百姓這樣形容官吏的兇橫和騷擾——"雖雞狗不得安寧焉。"意思是說,即使雞狗也得不到安寧啊。

  人們把“雞狗不得安寧焉”簡化成“雞犬不寧”,形容騷擾得厲害和頻繁,使人不得安寧。

  故事延伸

  【注音】jīquǎnbùníng

  【出處】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

  【解釋】形容騷擾得厲害,連雞狗都不得安寧。

  【近義詞】六畜不安、雞飛狗跳

  【反義詞】河清海晏、雞犬不驚

  【例句】越是在人心不定,雞犬不寧的當口,我們越是要心里有譜。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9

  -雞鳴狗盜-

  戰國時代,齊國的宰相孟嘗君慷慨好客,門下的食客多達三千多人。

  孟嘗君與食客談話時,總讓人在屏風后作記錄,把食客的住處及有何困難等一一記下,隨后便派人去看望其親屬并贈送禮物。

  秦昭王對孟嘗君最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嘗君入秦。孟嘗君帶著門客千余人來到秦都咸陽。

  孟嘗君獻給秦昭王一件純白狐貍皮袍子,秦昭王很高興地把它藏在內庫里。

  秦昭王聽了讒言,把孟嘗君軟禁起來,孟嘗君請秦昭王的寵妃幫忙解救,妃子說:“這不難,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嘗君為難了,僅有的一件已經送給秦王了,哪來第二件呢?有個門客說:“我有辦法。”當天夜里,這個門客模仿狗叫聲,從狗洞潛入秦王內庫,看守以為是自己養的狗,未加懷疑。于是這個門客盜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給秦王的愛妃,孟嘗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帶領門客連夜逃離秦國。

  他們逃呀逃呀!半夜來到邊界的函谷關。這關口要到雞叫的時候才許出入,忽然有個門客學起了公雞叫。一聲跟著一聲,附近的公雞全都叫了起來。守關的人開了城門,讓孟嘗君出了關。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關時,孟嘗君和他的門客已經走遠了。

  后來,人們把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使用不正當的小伎倆稱作“雞鳴狗盜”,也把使用這種小伎倆的人稱作“雞鳴狗盜之徒”。

  故事延伸

  【拼音】jīmínggǒudào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鉆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說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造句】報仇的這樁事,是樁光明磊落,見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須這等雞鳴狗盜,遮遮掩掩。

  【近義詞】偷偷摸摸、旁門左道、鼠竊狗盜

  【反義詞】正人君子,光明磊落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點評】“雞鳴狗盜”這個成語如今多用作貶義,比喻那些既無真才實學,也無堂皇風度,只不過略有低下本領的人,也指微不足道的.本領或偷偷摸摸的行為。而這個最初的故事其實啟示人們,緊急時刻一些平時看來只有微不足道本領的人,往往能發揮關鍵的作用,要善于用人之長,不要輕視小人物。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集錦10

  “必恭必敬”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形容態度極為恭敬,后來也形容十分端莊和有禮貌。

  這個成語來源于《詩經。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不屬于毛,不罹于里。天之生我,我辰安在?

  周幽王姬宮涅是西周的最后一個國君,他昏庸暴虐,政治腐朽。

  公元前779年,褒國進獻了一個姓姒的美女,叫褒姒。周幽王十分寵愛她。褒姒一向不愛笑,幽王用音樂歌舞、美味佳肴都不能讓她笑。有人獻計點燃報警的烽火臺,召來各路諸侯兵馬,使他們上當,讓褒姒笑一笑,幽王欣然同意。

  他帶褒姒到行宮游玩,晚上傳令點燃烽煙,各地諸侯見到烽煙,以為有盜寇侵擾京城,紛紛率領兵馬趕來相救。到了一看,只見幽王在喝酒取樂。幽王派人對他們說:“沒有什么盜寇,讓你們辛苦了!”諸侯受騙,匆匆地來,匆匆地去。褒姒看了不由大笑,幽王也很開心。褒姒生了個兒子叫伯服,幽王廢掉申后,立褒姒為王后;廢掉申后生的太子宜臼,立伯服為太子。

  宜臼遭到廢黜,住在外祖父申侯家里。他對自己的'命運和國家的前途,滿懷憂愁,心中十分痛苦,寫了一首題目叫作《小弁》的詩,抒發自已的心情。

  詩的第三節說:“看見屋邊的桑樹和梓樹,一定要必恭必敬。我尊敬的是自己的父親,我依戀的是自己的母親。誰人不是父母的骨肉,誰人不是父母所生?上天生了我,可我的好日子到何處找尋?”由于幽王無道,諸侯紛紛叛離。公元前771年,宜臼的外祖父申侯聯合犬戎的軍隊進攻鎬京。幽王下令點燃烽煙,但是諸侯受過騙,都不派救兵。犬戎的軍隊攻下鎬京,殺了幽王,擄走了褒姒。

  “必恭敬止”后來演化為“必恭必敬”,也有寫作“畢恭畢敬”的。

【成語故事的成語】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的成語08-09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08-25

有關成語故事的成語02-13

成語故事大全 成語故事:移風易俗11-12

成語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08-09

成語故事07-23

經典成語故事11-03

成語故事11-06

成語故事精選09-01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