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見戶說的成語解釋
發音:jiā jiàn hù shuō
簡拼:jjhs
類型:中性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每家每戶都知道
出處:《后漢書·趙典傳》:“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說也。”
解釋:家見戶說:每家每戶都知道。
示例:學習雷鋒好榜樣,這首家見戶說的'民歌時常在我耳邊響起。
趙典字仲經,蜀郡成都人。父趙戒,為太尉,桓帝立,以定策封廚亭侯。趙典年少時就專心實行隱約靜儉,博學經書,弟子自遠方來求教于他。建和初,四府表薦,征拜為議郎,侍講宮中,再遷為侍中。時帝想廣開鴻池,趙典諫道:“鴻池水面,已達百頃,還要增廣挖深,這不是崇敬唐虞的約束自己,遵守孝文的愛護百姓哩。”帝納其言而止。父親去世后,趙典襲封。出為弘農太守,轉右扶風。公事去官,征拜城門校尉,轉將作大匠,遷少府,又轉為大鴻臚。當時恩澤諸侯以無功受封,群臣不悅,但不敢提出意見,趙典獨諫道:“無功而賞,勞者得不到獎勵,上愧下辱,天象紊亂。且高祖之誓,非功臣不封。宜對那些無功受封的都削免爵土,以存舊制。”帝不從。不久,轉為太仆,遷太常。朝廷每有災異疑議,常咨詢于他。趙典據經正對,并無曲折隱晦。每得賞賜,常分給諸生中的貧者。后來以諫爭違背旨意,被免官就國。恰逢帝崩,當時規定藩國諸侯不得奔喪,趙典憤然說:“我從衣褐之中,致位上列。而且鵲鳥還能反哺報恩,何況是士子呢?”于是解下印綬符策付縣,而馳馬到京師。州郡及大鴻臚都要捉拿他處以罪,而公卿百僚卻表揚趙典有義氣,上表奏請以租自贖,詔書批準。再遷長樂少府、衛尉。公卿又表奏趙典專心治學廣識博聞,宜備位國師。恰病逝,使者吊唁。竇太后復遣使兼贈印綬,謚號獻侯。
時,李傕與郭汜相攻,傕遂虜掠禁省,動帝幸北塢,外內隔絕。傕素疑溫不與己同,乃內溫于塢中,又欲移乘輿于黃白城。溫與傕書曰:“公前托為董公報仇,然實屠陷王城,殺戮大臣,天下不可家見而戶說也。今與郭汜爭睚眥之隙,以成千鈞之仇,人在涂炭,各不聊生。曾不改悟,遂成禍亂。朝廷仍下明詔,欲令和解。上命不行,威澤日損。而復欲移轉乘輿,更幸非所,此誠老夫所不達也。于《易》,一為過,再為涉,三而弗改,滅其頂,兇。不如早共和解,引軍還屯,上安萬乘,下全人民,豈不幸甚。”傕大怒,欲遣人殺溫。李傕從弟應,溫故掾也,諫之數日,乃獲免。
【家見戶說的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成語及解釋07-31
關于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24
形容夏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13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2-28
瘠己肥人成語解釋及成語接龍10-19
說話的成語及解釋04-12
讀書的成語及解釋04-25
關于的成語及解釋04-26
男婚女嫁的成語解釋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