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時而動成語解釋
【成語原文】:相時而動
【標準發音】:xiāng shí ér dng
【繁體寫法】:相時而動
【相時而動是什么意思】:相時:看準時機。觀察對自己有利的時機而行動。
【相時而動成語接龍】:吉人天相 → 相時而動 → 動不失時
【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用于處事
【讀音預警】:倡導普通話,請按照音標【xiāng shí ér dng】采用標準四聲閱讀。
【出處說明】:《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后人,可謂知禮矣。”
【對應近義詞】:相機而行
【相時而動的造句示例】:
葉赫那拉·圖鴻《乾隆皇帝》第二章:“大丈夫相時而動,此所謂此一時,彼一時也!”
【相時而動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相時而動造句10-31
成語及解釋07-31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2-28
形容夏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13
關于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24
瘠己肥人成語解釋及成語接龍10-19
疑神疑鬼成語解釋02-08
安如太山成語解釋02-02
冬扇夏爐成語解釋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