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步當車成語的典故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詩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來歷的詞語;三指具有教育意義且大眾耳熟能詳的公認的人物、事件。下面為大家帶來了安步當車成語的典故,歡迎大家參考!
【安步當車的典故出處】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四》。
【安步當車的典故釋義】
安:安詳,不慌忙;安步:緩緩步行。以從容的步行代替乘車。形容人能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
【安步當車的歷史典故】
戰國時齊國有位賢者,名叫顏蜀。齊宣王十分仰慕他,便把他召進宮來。顏蜀走進宮內,來到殿前,就停住了腳步,不再前進。齊宣王叫他上前,顏蜀不僅一步不動,還叫齊宣王下來迎接他,說:“如果是我走到大王面前,說明我羨慕大王的權勢;如果是大王走過來,說明大王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的權勢,還不如讓大王禮賢下士的好。”齊宣王生氣地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顏蜀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腦袋的,就封為萬戶侯,賞金千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腦袋還不如一個死了的士人的墳墓呢!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多,是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不務實事而成名于天下的,所以君王要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齊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于是對顏蜀說:“聽了您的一番高論,茅塞頓開,希望您接受我拜您為師,今后您就住在這里,有肉吃,有車乘,您的家人個個衣著華麗。”顏蜀拒絕道:“玉,產于山中,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壞;雖仍寶貴,但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如果選拔上來,享有利祿,他外來的風貌和內心世界就會遭到破壞。所以我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到點吃飯,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做乘車。平安度日,并不比權貴差。清凈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鳖伿裾f罷,向齊宣王拜了兩拜便離開了。
【成長心語】
在大富大貴面前,顏蜀能夠安于淡泊的生活而不追名逐利。做人需要幾分淡泊,只有如此才能豁達地面對人生的得失。淡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從容不迫的生活態度。有時候追求的目標因能力所限無法達到,并不能代表沒有獲得或距離成功很遠,只要思想達到了,結果必然是一樣的。坦然地面對生命中的榮辱、得失、進退,其實是人生命中最為可貴的品格。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被我們漸染了內心的色彩,如果我們先把內心描繪得五彩繽紛、色彩斑斕,世界就是光明和美好的`。
拓展:成語特征
結構固定性
成語的構成成分和結構形式都是固定的,一般不能隨意更變或增減語素。
例如“唇亡齒寒”,不能改為“唇亡牙冷”、“唇亡牙寒”、“唇無牙冷”;“胸無點墨”,也不能增加成“胸中無有一點墨”。
此外成語里的語序也有固定性,不能隨意更改。
例如“來龍去脈”不能改為“去脈來龍”;“汗馬功勞”不能改為“功勞汗馬”。
意義整體性
成語在意義上具有整體性!八囊饬x往往不是其構成成分意義的簡單相加,而是在其構成成分的意義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來的整體意義”。如“狐假虎威”,表面意義是“狐貍假借老虎的威勢”,實際含義是“倚仗別人的權勢去欺壓人”;“兔死狗烹”,表面意義是“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實際含義是“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廢寢忘食”,表面意義是“不顧睡覺,忘記吃飯”,實際含義是“極為專心努力”等等。
語法的多樣性
從漢語語法的角度來看,漢語成語在句子里相當于一個短語,因為短語在一個句子中能充當不同的成分,所以成語的語法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漢語成語形式多樣,如上文所說的有四字成語、五字成語、六字成語、七字成語、八字成語等等,其中四字成語是漢語成語的主要形式。
所以這里對成語語法功能的分析,主要集中在四字成語充當句法成分的分析。
典雅型風格
成語通常來自古代文獻或俗語中,其語體風格莊重、典雅。
【安步當車成語的典故】相關文章:
安步當車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3-23
成語典故:大材小用01-22
姍姍來遲的成語典故10-12
成語典故:窮兵黷武01-10
簡短成語典故故事大全08-23
成語故事:短兵相接-成語典故素材02-09
塞翁失馬的成語故事典故10-04
草船借箭的成語典故02-23
關于旁若無人的成語典故12-20
指鹿為馬的成語故事典故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