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神曲學生讀書筆記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體會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書筆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神曲學生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分享。
神曲學生讀書筆記1
暑假一個狂風驟雨、雷電交加的下午,我終于小心翼翼得買回一本巨著。神曲,一個比那天地混沌的下午天空中的霹靂還要如雷貫耳的名字;神曲,一個使古今中外多少詩人、文學家和評論家都為之驚嘆的名字,此刻,赫然鐫刻在我的眼簾上。
其實早就聽聞這個大名了。據說,一個人假如能啃下《神曲》,這個人的文學水平就得到了一次飛躍。我也曾有幸一窺它的鳳毛麟角,只不過到了這個暑假,才真正有時機坐下來,細細地去品嘗。
拿破侖說過,統治世界的是想象力。
那么,《神曲》首先是一部極具想象力的著作。它講述了作者但丁年輕時的戀人貝娜特麗齊托偉大的古羅馬詩人維吉爾帶著但丁游歷地獄與煉獄,最后戀人出現,帶著但丁升入天堂、謁見上帝的故事。試想,有誰擁有這樣的膽魄、氣度和筆力,來毫不費勁地描寫從地獄到天堂的場景,把那一個個有名有姓的歷史人物鮮活地安到自己的故事中?
《神曲》,讓我想到了《離騷》。同樣是被迫“去國懷鄉”、“憂國憂民”的作者,同樣是變幻莫測、天馬行空的故事,同樣是宇宙玄黃、神話歷史的背景……這其中有太多的相似與巧合。也許這不是巧合,因為那種超凡脫俗的想象力,那種能像五指山般壓住你的心靈并使其震撼的想象力,注定只屬于但丁和屈原、李白和蘇軾,還有以畢加索和達利為代表的超現實主義……
但是在但丁的文中,有一點,必定使他遠遠超越其他的遷客騷人。
那就是博愛。這也就是這本書為何能成為以人文主義為引導的文藝復興開始的'標志。但丁將他畢生的心血傾注于對已故戀人那種“十年生死兩茫茫”的博愛中,傾注于對慘遭蹂躪的家鄉的博愛中,傾注于對歷經苦難的世間人寰的博愛中,更傾注于對信仰和全人類的博愛中……傾注于博愛,那被后世如盧梭和孫中山等巨人所廣為傳唱的博愛。
博愛,擯棄了所謂的“階級斗爭”,對“與人斗,其樂無窮”的荒唐不屑一顧。它,融化了民族與民族間的堅冰,將思想的光輝播灑到這個充滿戰爭、火焰和鮮血等諸多苦難的世界和心靈的每一個角落……
《神曲》的最后一句正是:是愛也,動太陽而移群星。
終于有幸拜讀這部大書,我的靈魂也隨著但丁的足跡一步一步地升華。我知道,我并不能咀嚼并讀透它,而且永久不能,哪怕是里面的一句話。我只能囫圇吞棗。但即使如此,我也已從中汲取了能量。
為但丁用他家鄉意大利的詠嘆調譜寫的這部震撼人心的千古絕唱而高歌,為那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而拍案,為那種人文主義而擊節,為它在歷史上的地位而側目,更為那種橫貫天地間的力量而贊美!
神曲學生讀書筆記2
《神曲》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詩人但丁的名作,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他把這三部詩歌的內容描寫的好像中國民間相傳的十八層地獄一樣。但丁將自己作為主人公,極具夢想地編寫了《神曲》的故事情節。
讀過《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傷,人類的悲傷、社會的悲傷、活著的悲傷。我開始矛盾,假如有地獄就會有天堂,既然要人在死掉之后去陰間為活著所做的錯事受罰,為什么天使神仙們不在他活著的時候給予明示呢?錯,應該是女媧的錯,她在造人的時候就不應該讓人類有思維,不應該讓人類有“痛覺”跟七情六欲。錯的應該是宙斯,他應該在人類知道善、惡、美、丑的時候就將人類滅絕,這樣也省得他在后來的日子里生氣。
我不明白為什么但丁要以《神曲》來為此書命名,名字和內容的差異太大了。但丁將自己描寫成迷路在昏暗森林中,想前往天堂的人。他要經歷《地獄》的每一層,而《地獄》的每一層都像一個刑場,正在“受刑”的.人的靈魂在為活在世間時犯的錯受刑。精神上的……人活在世上怎么能沒做錯過事呢!假如神靈們的職責就是對死去的人施刑,那神靈也是有罪的,為什么對人類不能寬恕些呢?
然后是《煉獄》,這里的靈魂們也有錯,只是程度較輕或是已經悔悟,然后在這里懺悔、洗過。當洗過罪刑之后,上升到天堂。在天堂里有上帝,有天使和藹良的人的靈魂。
詩中說,天堂有九層,也就是西文神話中的九重天吧!我很想知道上帝在干什么!在看人類在地球上與病魔斗爭嗎?還是在戲日:人類之間的戰爭是場電動游戲?
但丁出身貴族家庭,我想這種悲觀的想法是當時的社會和歷史的開展造成的吧!那是一個變革的時代,經濟根底和上層建筑將人們區分出等級和階級,而資本的積存過程又將人們劃分等級的過程變得更加赤裸、更加惡毒。
也許但丁當初想借用《神曲》中被用作贖罪的地獄來告誡人們應多行善事吧!惋惜的是他沒有改變當時的人的心,也沒有感動上帝。人類的剝削在繼續,社會的墮落在繼續。因果報應依舊改變不了人本性中的欲望與貪欲……
神曲學生讀書筆記3
但丁的《神曲》原名《喜劇》,分三部《地獄》、《煉獄》、《天堂》。但丁將自己做為主人公,積聚夢想地編譯了《神曲》的故事情節。讀過《神曲》之后,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悲傷,人類的悲傷、社會的悲傷、活著的悲傷。
但丁描寫的地獄、煉獄和天堂,受到古典文學尤其是中世紀夢幻文學的啟發和影響,如維爾斯在《埃涅阿斯記》中關于主人公由神巫引導游歷陰間的描寫,中世紀作家達·維隆納的《耶路撒冷天國頌》、《巴比侖地獄詩》和德拉·利瓦的《三卷書》對罪孽的靈魂在地獄接受懲戒,天堂光明、幸福的表達,都給但丁提供了借鑒。但《神曲》不像中世紀文學作品那樣粗糙庸俗、虛無縹緲,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學、哲學修養和新穎的構思,為三個境地設計了嚴密的結構、清楚的層次。他把地獄、煉獄、天堂各分為9層,蘊含著深邃的道德涵義。在描繪不同境地時,他采納不同的色彩。地獄是懲戒罪孽的境地,色調凄幽、陰森;煉獄是悔過和盼望的境地,色彩轉為恬淡、寧靜;天堂是至善至美的境地,籠罩在一片燦爛、輝煌之中。多層次、多色調的形象描繪,表達了詩人精辟而又抽象的哲學、神學觀點,又給予這些境地以巨大的真實性,奇而不詭,精微致深,使人如身臨其境。
《神曲》堪稱一座多姿多彩、形象鮮活的人物畫廊。作為這部史詩的主人翁,但丁本人苦苦求索的品行和豐富復雜的精神世界,刻畫得最為細微、飽滿。維吉爾和貝婭特麗絲這兩位向導,雖然具有象征性和寓意性,但仍然各具鮮亮的個性。維吉爾是導師,在對但丁的關心和教誨中,顯示出父親般和氣、慈愛的性格。貝婭特麗絲是戀人,在對詩人的救助和鼓舞中,顯示出母親般溫柔、莊重的性格。但丁擅長在戲劇性的場面和行動中,以極其準確、簡潔的語言,勾勒出人物外形和性格的特征。在哀怨欲絕的悲劇性氣氛中,詩人描寫保羅與弗朗齊絲卡這對戀人對愛情忠貞不渝的品行,在陰暗、憤懣的情境中,詩人勾畫教皇朋尼法斯八世貪欲、欺詐的性格,無不入木三分。《神曲》中種種驚心動魄和奇妙的景象,地獄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如吞噬幽靈的'三個頭的惡犬猞拜羅,飛行于自盡者樹林之上的人面妖鳥,長著三副不同顏色的面孔、三對龐大無比的翅膀的地獄王,滿身污血、頭上盤著青蛇的復仇女神,在但丁的筆下,寥寥幾笑,便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地勾畫了出來。他們不只是高度寫實的藝術形象,而且出色地襯托了地獄各個特定環境的氣氛。
但丁在寫人繪景時,常常喜愛采納來源于日常生活和自然界的極其通俗的比喻,產生極不平常的藝術效果。例如,地獄里的幽靈遇見陌生來客維吉爾和但丁,驚奇地盯視著他們,如同老眼昏花的裁縫注視針眼一樣。形容枯瘦的幽靈兩眼深陷無神,如同一對寶石脫落的戒指。在魔鬼卡隆的鞭打下,幽靈從岸邊跳進地獄界河的小船,如同秋天的樹葉一片一片落下。
在但丁的《地獄》里有這樣兩句詩:“走你的路,讓人們去說吧!”當我們做某一件事,你認為正確,而遇到種種流言蜚語,種種輿論偏見的時候,你可以想想但丁的格言。但丁的《神曲》不僅在思想性、藝術性上到達了時代的先進水平,是一座劃時代的里程碑,而且是一部反映社會生活狀況、傳授知識的百科全書式的鴻篇巨制,值得千古傳誦。
神曲學生讀書筆記4
但丁的《神曲》是這樣開篇的:“在人生的中途,我發覺我已經迷失了正路,走進了一座幽暗的森林……”。
現在的我,如同也可以用但丁的這句話描寫我現在的心境。或許是我不懂……,不懂的太多,正因為這樣,有的時候才好會與身邊的有些人,有些事顯得格格不入。
現在的我,多盼望出現一位像維吉爾的幽靈,就像他引領但丁走出困境一樣也帶我走出困境。假如那樣的`話,我將會以多于但丁數倍,數百倍,數萬倍的感謝之情回報他!我不期望我可以像但丁那樣讓整個靈魂得到升華和洗禮,我只要擁有一縷陽光就夠了!
現在的我,也許正像但丁一樣在經歷著一次關于靈魂的奇異歷險吧!只有這樣,我才能學到更多,長的更大,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我才有時機奔馳,奔向更遠的地方,有我的夢想存在的地方!
有人告訴過我這樣一句話,說:“用精神武裝起來的人是無法被打敗的!”我很認真的回味著這句話,體會了許多。假如你也有一些特別的體驗好和經歷,相信你也可以深刻的體會這句話的韻味!我時刻記住這句話,時刻提醒我自己,在人生的路上,必定會經過許多的精神洗禮,盼望我們可以在這么多過程中自由的成長,擁有我們的完美!
在《神曲》中,當但丁問維吉爾地獄和煉獄的區別時,維吉爾是這樣答復他的:“地獄是痛苦的深淵,而煉獄則是盼望的所在!”認真體會,這句話不無道理。讓我們沖破地獄的束縛,在煉獄中得到磨練和升華,只有這樣,或許我們的人生才會更完整。就像花朵含苞待放時候所要經歷的沉淀一樣,讓我們爆發吧!!!
神曲學生讀書筆記5
每次看完一本書之后,沒有什么語言文字的整理,總覺得缺少點什么;所以打算從現在開始,每次看完一本書都寫點讀后感神馬的,好歹給自己個念想吧。
花了斷斷續續兩三個月的時間看完了但丁的名作《神曲》。這本書大概在小學還是初中就知道了,但只是知道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產物,具體講什么可以說是一無所知。老實說,看完之后,依舊十分迷茫的……
我最大的`收獲就是,終于知道原來歐洲的中世紀,宗教是王道啊……神曲分為三局部:地獄、煉獄、天堂,一聽就像是要講點跟上帝有關的事情。里面講了許多種罪,類似七宗罪那種。但丁依據自己的理解,將他所知道的已故名人或同時代的人安排在各個不同的地方,代表著他們犯著不同的罪,接受不同的懲處。領導他走過前兩局部的則是古羅馬的一位叫維吉爾的詩人,也是但丁很欽佩的一位人物。
所以說,里面人物的安排多少也是但丁個人喜惡的表現,也是他所在黨派的表現(佛羅倫薩當時分為兩大黨派,叫什么記不清了,反正相互之間有競爭跟迫害神馬的……)
看完《神曲》的另一大感觸即是——但丁看的書真多。東西方文化差距真大!他每首詩根本都要用到大量的隱喻、類比什么的,引用的都是意大利本國文化或者是其他西方古代文化,像我這種肚子里沒多少貨色的人根本是看啥啥不明白。比方說他會經常引用希臘神話的典故,但是他的詩句里不會具體指名道姓,而是把那件事或者那個人描述一下,然后引申一下神馬的。假如沒有下面長篇長篇的注釋,估量我那些精彩的段落引用都會直接被我忽略……沒文化,真可怕……
最后總結下,雖然整本書看下來沒有那么理解透徹,好歹我也看過一回了,就當開開眼,知道個大概。等以后有時機有興趣了再回來好好鉆研鉆研。起碼我知道了歐洲中世紀跟宗教之間的緊密關系,之后再看到些。
【神曲學生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神曲》讀書筆記07-13
《神曲》讀書筆記范文07-15
《神曲》讀書筆記三篇07-12
《神曲》讀書筆記(通用25篇)07-28
買房神曲歌詞08-13
有關釀神曲的組詩06-13
用神曲詞語造句06-14
關于季節的組詩神曲06-12
神曲ppap歌詞翻譯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