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領導干部調研報告
隨著人們自身素質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實寫報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難,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領導干部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領導干部調研報告1
為全面了解我市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的現狀,有針對性地解決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采取聽取情況匯報、召開座談會、個別征求意見、查閱資料、賬冊等方式對9個縣(市、區)27個鄉鎮(辦事處)領導干部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工作進行了調研,并在全市97個鄉鎮(辦事處)發放《領導干部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問卷調查表》1000份,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公務用車改革的基本情況
我們按照先易后難、由點到面、循序漸進、積極穩妥的原則,xxx市領導干部公務用車貨幣化的改革探索分兩個階段四個層次,取得了顯著的效果。一是試點探索和記帳式消費階段,時間為xx年至xx年xx月。二是全面推行貨幣化改革階段。時間是xxx年xx月至今。四個層次為鄉鎮(辦事處)、縣(市、區)直屬部門、縣(市、區)"四大家"領導、襄樊市直部門。公車消費貨幣化改革成效顯著,消費成本大幅度降低,全市102個鄉鎮(辦事處)交通費核定支出為525.21萬元,比改革前的1311.79萬元減少786.58萬元,下降59.96%。
(一)鄉鎮(辦事處)公務用車改革情況
鄉鎮(辦事處)領導干部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在xx年試點基礎上,于xx年3月納入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同年9月在全市102個鄉鎮(辦事處)全面推行。除6個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山區鄉鎮(辦事處)各保留一部公車外,其他96個鄉鎮(辦事處)全部取消公務用車,共拍賣公車295輛。取消公車的鄉鎮,領導干部的交通費實行總額控制,限額補貼,核算到崗,分解到人,超支自負。鄉鎮(辦事處)交通費總額,每年分別控制在45萬元-6萬元不等,黨政正職交通費補貼每人每月600元-800元,其他班子成員每人每月100元-400元。同時,考慮到一些特殊公務活動和重大緊急任務的需要,老河口、谷城、宜城等縣(市)設立了應急公務交通費,限定額度(一般為每年1-2萬元),嚴格管理,報批使用。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取消公車的'鄉鎮(辦事處)交通費使用和發放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按月隨工資貨幣化發放。采取這種形式的主要是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鄉鎮(辦事處),共53個,占52%。二是不發放交通費給個人,實行記賬式管理。采取這種方式的鄉鎮共49個,占48%。鄉鎮根據交通狀況和本地出租車業發展情況,在租用車輛時,又主要分為統一固定租用車輛和不固定租用車輛。保留公車的6個鄉鎮,交通費用扣除車修、保險等公共開支外,剩余交通費定額包干到領導干部個人,包干費用有的以貨幣化形式發放給領導干部個人,有的采取記賬核銷方式。
(二)縣(市、區)直屬部門公務用車改革情況
縣(市、區)直屬部門公務用車的改革試點實行點面結合的辦法。先行改革的老河口市直屬部門實行整體改革,其它縣(市區)選擇3-4個直屬部門進行改革,運行模式基本一致。老河口市于xx年8月完成市直單位領導干部公務用車貨幣化整體改革任務,其改革的辦法標準與鄉鎮基本一致。該市除公檢法機關及防汛、醫療救護保留公務用車外,其他部門一律取消公務用車,按標準發放交通補貼。
(三)縣(市區)"四大家"領導干部公務用車改革情況
我們選擇了老河口市作為市"四大家"領導干部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試點單位,根據領導干部前三年平均用車情況核定每年交通里程,再換算成用車費用,實行限額包干,每人建立單獨賬戶,記賬式消費。"四大家"正職年交通費用3.5萬元-4.1萬元之間,副書記(含常務副市長)3萬元左右,其他班子成員2.5-3萬元左右(均不含司機工資)。
(四)市直試點單位情況
市物價局作為首批市直試點單位于xx年12月進行了公務用車改革,該局原有5臺公務用車,改革后,除保留一輛應急公務用車外,其它車輛全部封存,領導干部和其他機關干部一律按月隨工資發放交通費補貼,市旅游局公車改革也于xx年元月開始運行,其模式與物價局一致。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從xx年以來,按照中央紀委、省紀委的部署,我們以老河口市為試點,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全市推行領導干部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這項工作從一開始就受到中央紀委、省紀委的高度重視。在公務用車消費貨幣化改革過程中,我們始終注意突出"兩個重點",抓住"三個關鍵環節",堅持"四個原則",保證這項改革的順利進行。
"兩個重點":一是改革對象以領導干部為重點。二是在操作環節上以核定標準為重點。
"三個關鍵環節":一是組織發動和制定方案。各地、各單位都成立了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和相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組建了工作專班,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公務用車消費貨幣化改革實施方案》,并召開了動員會,進行了認真地安排部署,做好宣傳發動和思想教育工作,保證了貨幣化改革的順利進行。二是摸底定標。領導干部個人交通費補貼標準,根據前三年消費基數及領導干部的職務、分工和實際工作量等因素綜合確定,劃分若干檔次,定額到人,以文件形式下發執行。三是運行管理。各地、各部門嚴格操作程序和管理辦法,實行"貨幣化控制、市場化消費、社會化管理"。
"四個原則":一是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各地在改革進程中,廣泛征求干部群眾意見,運行過程中,定期公布賬目,接受群眾監督。二是節約支出,減少浪費原則。各地在改革過程中,以改革前三年的平均數為基數,并適當下調一定比例,確定交通費總額。三是簡化程序,便于操作原則。交通費每月隨工資發給個人,由個人根據工作需要自由支配,節約歸己、超支不補。四是有利工作和調動積極性原則。在核定領導干部交通費補貼時,堅持做到既能滿足正常公務消費需要,還能在勤儉節約的情況下略有節余,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
領導干部調研報告2
從我市改革運行的情況來看,改革的主要成效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降低了行政成本,從源頭上防治了腐敗。公務用車實行貨幣化改革后,交通費補貼隨工資發放,單位不再養車,不再報銷任何有關車輛的費用,從源頭堵塞了漏洞。
二是轉變了工作作風,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實行公車改革之后,鄉鎮領導安心基層堅守崗位,下鄉騎摩托車、自行車成為新風氣,"走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鄉鎮干部聯系農戶、下田間地頭的多了,和老百姓的距離拉近了。
三是增強了改革信心,營造了車改的良好氛圍。絕大多數干部認為公車改革是大方向、大趨勢,對改革是支持和擁護的。鄉鎮機構改革即將全面完成,鄉鎮職能定位進一步明確,領導干部的消費觀念進一步更新,有利于車改的深入進行。
四是增進了班子團結,調動了班子成員的積極性。改革后,領導干部特別是副職領導干部擁有了消費支配的主動權,方便了工作開展,工作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在市紀委組織的問卷調查中,97.1%的副職領導干部對改革持支持擁護的態度。
三、當前公務用車改革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上下改革不聯動。上級機關及領導沿用傳統工作方式方法,給改革單位帶來諸多不便。如:鄉鎮取消公車后,上級領導經常讓鄉鎮干部到縣城開會、匯報工作、處理信訪等,鄉鎮主要負責人甚至平均每1.3天接到一次會議通知,有的領導下基層檢查、調研,仍然熱衷于讓基層干部迎來送往、全程陪同,基層難以招架。
(二)開展工作不方便,降低了工作效率。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遇有突發性事件、緊急公務時,一時難以找到交通工具,易誤事。二是迎接上級領導干部檢查指導工作時,交通工具不合拍,跟不上。三是正常工作受影響。在經濟欠發達、財政困難的地方,由于交通費補貼標準低,一些領導干部在外出時首先考慮的是經費開支問題,影響了一些干部向外跑項目、爭資金、洽談協商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
(三)標準核定不夠科學,與工作需要不相適應。鄉鎮普遍反映,交通費補貼在考慮社會平均消費水平、可承受能力基礎上基本按職級確定標準。這種做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兼顧了同職級干部之間的平衡,但并沒有與分管工作的工作量大小、實際職務開支的多少掛鉤,極少數作風漂浮、工作消極應付的干部往往能夠出現節余,而那些真正承擔任務重、工作扎實的干部,消費補貼不夠用,xx年鄉鎮機構改革后,實行書記、鎮長一肩挑,領導班子職數也由15人精減為9人,工作量大大增加。加之,汽油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租車費用也相應增加了。
(四)因財力緊張或未納入財政預算,交通費補貼難以兌現,使公車改革難以為繼。鄉鎮雖然是一級財政,交通費補貼也納入財政預算,但農村稅費改革以后,鄉鎮收入來源減少,公務用車消費的費用難以保證。各地直屬部門公車改革沒有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其交通補貼費用靠各單位自籌,補貼經費難以保證。
(五)配套制度不健全,監督不力。公務交通費發給個人后,由于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以至于有些地方單位出現了轉嫁消費、行政不作為或工作消極應付等問題,
(六)退休干部公車改革難以確定。為退休干部發放公車消費補貼的做法,在一些地方基層有不斷蔓延之勢,人為地使違規消費行為"合理合法化"。既違背了領導干部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的初衷,也給當地公車整體化改革帶來了政策性的困難。
四、進一步完善公務用車改革的意見和建議
(一)切實加大宣傳力度,增強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大力加強宣傳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改革的目的意義,通過給干部群眾算大賬,算細賬,讓干部群眾明白改革的必要性。要向各級干部講明職務消費的含義,徹底消除把公務用車補貼當成福利待遇、身份象征的錯誤觀念。要注意總結、宣傳改革成功的典型事例,讓干部群眾看到希望,增強信心,同時,要加強對改革單位的引導和指導,確保改革不走彎路,健康發展。
(二)因地制宜,適時修改調整改革辦法和交通費補貼標準。對于改革進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要因地因時科學解決,并賦予縣(市、區)、鄉鎮一定的自主權。對于已形成的基本經驗做法要擴大領域進行推廣,對于不切合實際的措施要及時糾正,不斷完善。
(三)健全完善與公車改革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各地各單位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工作要在上級黨委統一領導下,由政府主管,財政部門主抓,紀委監督。同時設立管理辦公室和監督辦公室。管理辦公室設在財政部門,主要職責是制定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的.相關政策,負責全市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經驗總結、推廣工作、組織協調、督辦落實等工作。監督辦公室設在紀委,主要職責是:負責對各地落實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方案、相關政策情況監督、檢查,查處改革中違紀違規問題,建立和完善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相關監督制度等。二是上下聯動,整體推進。在鞏固鄉鎮公務用車貨幣化改革的基礎上,大力推進縣(市、區)直機關改革進程。可在縣(市、區)選擇試點探索組建機關后勤服務中心,將公務用車相對集中,模擬市場租車計價方式,向部門、單位和個人提供有償用車服務。
(四)要逐步將公車改革的補貼費用納入財政預算,保證改革工作持續健康發展。財政狀況好的地方,公務用車消費費用可全額納入財政預算,財政狀況相對較差的地方,公務用車消費費用要逐步納入預算,并隨著經濟發展財政狀況好轉盡快全額納入財政預算,保證改革工作持續健康發展。
(五)加強監督檢查,完善配套制度。一是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針對公務用車消費中的特殊情況,制定相應的解決辦法,如處理應急公務、重大突發事件的交通費問題,可以制定相應應急公共交通費用處理辦法。為便于監督,可制定公開公示制度、財務單列制度、定期審計制度、禁止性規定、違規違紀問題處理辦法等。二是探索新的領導干部實績考核辦法。建立干部崗位績效評價、工作績效考核等配套制度。三是加強監督檢查,嚴肅改革紀律。對弄虛作假、轉嫁消費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處理,嚴重違規違紀的要追究黨政紀責任,觸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責任,保證領導干部職務消費貨幣化改革深入健康發展。
【領導干部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學校領導干部調研報告05-31
基層領導干部作風建設的調研報告范文11-22
提高領導干部科學素養的調研報告08-05
關于領導干部不作為慢作為不擔當的調研報告12-14
統計調研報告-調研報告07-25
領導干部的述職報告01-17
領導干部述職報告01-18
領導干部述職報告07-30
鄉鎮領導干部報告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