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专区|和领导一起三p娇妻|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ⅴ色|欧美视频网站|亚洲一区综合图区精品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

時間:2022-12-09 14:29:13 報告 我要投稿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范文(通用5篇)

  在經濟發展迅速的今天,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范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范文(通用5篇)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1

  收到《關于進一步做好20XX年度民生工程績效評價相關工作的通知》后,市美麗辦高度重視美麗鄉村建設績效評價工作,下發《20XX年度美麗鄉村民生工程績效評價和群眾滿意度調查工作注意事項》,按照《宿州市美麗鄉村建設績效評價辦法》(宿美辦發〔20XX〕10號)和《20XX年度全省美麗鄉村建設驗收辦法》(皖美辦發〔20XX〕3號)的要求,積極組織開展自評工作。在各縣區自評的基礎上,結合縣區自報20XX年度美麗鄉村建設進度情況,市美麗辦組織人員分組進行現場考評。現將我市美麗鄉村建設績效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總體情況

  根據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于印發20XX年度全省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名單的通知》(皖美辦發〔20XX〕1號)文件精神,我市共有34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任務:碭山縣5個、蕭縣5個、埇橋區5個、靈璧縣13個、泗縣6個。按照《省美麗鄉村建設實施辦法》要求,本年度目標任務為12月底前完成建設任務的70%,目前已完成工程進度的89.1%。

  二、績效自評情況

  省級中心村建設成效類指標(100分),自評99.1分。

  按照“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要求,宿州市20XX年度34個省級中心村多數已完成年度目標建設任務。

  一是建設規劃編制及執行。各縣區在規劃過程中圍繞省、市美麗鄉村建設的指導思想和規劃原則,聘請具有專業資質的規劃團隊進行規劃,多次召開兩委會議、村民代表大會、群眾座談會,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結合中心村的村莊特色、歷史人文、地域特點和發展方向以及省規劃要求,對中心村的選址、人口規模、預留發展空間進行了充分的調研討論,調整完善規劃成果,規劃體現中心村特色和地域特點。

  二是重點建設任務按序時完成。公共服務中心、污水處理設施、道路硬化、村莊美化等建設工程多數已基本完工,亮化、綠化、特色打造等提升工程成效明顯,村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不斷完善。通過“三清四拆”集中整治、生活垃圾清掃清運城鄉一體化運行等途徑,配齊鎮村環衛保潔人員,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實現公共服務設施和衛生保潔的長效運行、管護。

  三是產業基礎不斷增強。通過整合項目,加大培育力度,20XX年度34個省級中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均超過15萬元;通過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和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升,土地適度流轉、經濟效益增加,農民人均純收入明顯提高。

  四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通過開展各類評選活動、志愿服務活動、文體活動、普法教育活動,豐富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生活、文明生活的理念更深入人心。

  五是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隨著村環境的優化、基礎設施的完善、公共服務功能的完備,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省級中心村加分項(2分),自評2分。

  1.各村均能尊重群眾意愿,突出農民主體,村莊建設與管理群眾參與度高。

  2.各村均能優先采用生態措施,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就地取材改善環境,農房與院落面貌較好,村莊與周圍環境自然和諧,村莊美化綠化,村容村貌整潔,建成鄉愁濃郁、生態宜居村莊。

  3.村莊內將因地制宜建設了大小合適的文化體育休閑等公共服務場所。

  長效管護情況評估(1分),自評1分。

  20XX-20XX年度中心村長效管護機制健全,落實較好,村容村貌整潔,基礎設施運行維護正常,群眾滿意度高。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快推進20XX年度省級中心村工程建設進度。嚴格按照建設要求,加大調研力度,進一步加快工程施工進度,爭取年底工程類項目大頭著地,20XX年上半年進行亮點打造和特色提升,全面完成建設任務。

 。ǘ┘霸缰\劃啟動20XX年度省級中心村項目建設。為有效地進行工作銜接,更好地推進全市美麗鄉村建設,按照省美麗辦下發的《關于開展20XX年度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計劃摸底工作的通知》(皖美辦發〔20XX〕11號)要求,我市20XX年度省級中心村建設計劃數已上報省美麗辦,各縣區正實地考察,精心選點,爭取早定點、早規劃、早開工、早建設。

 。ㄈ┏掷m抓好20XX-20XX年度省級中心村長效管護機制落實。為確保已通過考核驗收的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常態長效運行,健全、完善管護工作制度,落實鎮村管護主體責任,壓實管護人員的.工作責任,實現制度管人。引導群眾投資投勞,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財政資金予以支持,確保管護資金有保障。加大管護工作的監管力度,嚴格考核獎懲,提高管護質量。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2

  20XX年我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圓滿完成了省市下達的年度建設任務,按照《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和民生工程績效評價工作等相關文件要求,我縣認真組織了自查自評,現將自評情況報告如下:

  一、整治建設全面完成,建設成效顯著

 。ㄒ唬┲行拇褰ㄔO成效類指標(省級中心村分值102分,自評102分;市縣級中心村分值50分,自評50分)

  按照“生態宜居村莊美、興業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諧鄉風美”的要求,我縣20XX年完成并通過驗收的20XX年度13個省級中心村、9個市級中心村和3個縣級中心村建設任務已全面完成,20XX年度在建的16個省級、6個市級、5個縣級美麗鄉村已完成70%,達到年初制定的目標建設任務。52個中心村建設累計實施各類項目520個,完成投資21100萬元。一是規劃編制科學合理。中心村選址合理,符合村莊布點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在規劃制定中,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立足村形風貌和現有基礎設施,體現鄉村特色和地域特點,彰顯皖北鄉土特色;村民直接參與村莊規劃情況和項目實施情況,規劃項目內容實際、落實到位。二是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各鄉鎮結合農村環境“三大革命”村莊清潔行動等活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力開展垃圾污水治理、衛生改廁、溝河塘清淤疏浚、綠化亮化美化提升等工作,整治亂搭亂建、亂堆亂放,清理積存垃圾雜物,大大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完善長效管護機制,全縣農村環衛工作市場化率達到100%,實現公共服務設施和衛生保潔的長效運行、管護。三是重點建設任務全面完成。各中心村主干道路全部進行了硬化,主、次干道布局合理,下水道、行道樹、路燈同步配套,新建改建了一批為民服務中心、文化健身場所、公廁等公共服務設施,農民生活質量持續提升。四是產業基礎不斷增強。各中心村主導產業突出,部分中心村所在行政村被評為“一村一品”示范村或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中心村土地流轉適度規范,村集體經營性收入普遍達到15萬元以上,各項公益事業和公共支出有了保障。五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通過建立健全“一約四會”(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禁賭禁毒會)并實現制度化、規范化、常態化,合理劃定紅白事消費標準、辦事規模,有效遏制了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鞏固文明縣城創建成果,實施全域文明行動,推動文明創建向鎮村延伸拓展;通過開展各類評選活動、志愿服務活動、文體活動、普法教育活動,豐富了農民精神文化生活,健康生活、文明生活的理念深入人心。六是群眾滿意度不斷提升。隨著鎮村環境的優化、基礎設施的完善、公共服務功能的完備,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對美麗鄉村建設的認可度和滿意度不斷提升。

  二、組織保障全面有力,工作有效推進

 。ㄒ唬┤粘9ぷ靼磿r保質(分值2分,自評2分)

  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始終將美麗鄉村建設放在心中、抓在手里,帶頭深入調查研究,統籌解決實際問題,提出工作要求、作出安排部署,堅持親自抓、負總責,常調研、常過問、常督促,為全縣美麗鄉村建設指明了思路、提供了遵循。各鄉鎮也把美麗鄉村建設當作“一把手”工程,投入主要精力,切實抓出成效?h各成員單位按照各自分工,結合自身實際,發揮部門優勢,不斷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相關部門積極履職盡責,深入一線實地督查指導,協調有關單位解決問題,切實發揮上傳下達、左右溝通、有效協調的職能作用。全年共起草綜合文稿40余篇,編發文件30余份,組織召開全縣美麗鄉村建設現場推進會26次、觀摩會5次、座談會11次,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培訓班2次,橋梁和紐帶作用進一步增強。

 。ǘ┵Y金投入有保障、使用科學規范(分值6分,自評6分)

  20XX年,我縣共落實各級財政支持美麗鄉村建設資金23026萬元,其中縣財政專項資金8410萬元,爭取國家試點資金和省級專項資金6206萬元,市級專項資金8410萬元。全縣共整合各類涉農資金2000萬元,吸引社會資金100萬元,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財政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能夠嚴格按照《安徽省財政廳關于財政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評價辦法》執行。資金管理過程中,始終堅持按照省縣美麗鄉村專項資金管理規定,實行縣級報賬制與鄉鎮報賬相結合的辦法,實行國庫集中支付制;嚴格規范報賬要求,按照資金支付程序和提供相關材料的要求,加強項目建設的進度審核、程序審核、質量監督,在確保工程質量的基礎上,實現施工進度和撥付進度的有機統一。

 。ㄈ┯玫厝姹U,解決后顧之憂(分值2分,自評2分)

  針對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中可能出現的用地指標問題,我縣提前謀劃,做好保障。20XX年,我縣在增減掛鉤指標中為農村預留的非農產業發展建設用地指標占比達到5%。

  綜上,我縣20XX年度鄉省級中心村規劃建設自評得分112分,市、縣級中心村建設自評得分60分。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3

  根據民生工作要求,對照《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績效評價辦法》,采取查閱軟件資料和現場成效查看相結合的方式,依據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縣美麗辦認真開展自評工作,自評結果如下:

  省級中心村建設成效類基本指標(100分)

  自評得分:99.5分

  一、建設規劃編制及執行(5分)自評5分

  中心村選址科學合理;符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與產業發展劃、村鎮建設規劃等相街接;規劃人口規模達到《安徽省美好鄉村建設規劃(20XX-20XX年)》要求;規劃體現鄉村特色和地域特點;在規劃制定過程中,充分尊重農民意愿;中心村建設規劃落實較好。

  二、重點建設任務(75分)自評75分

  (一)垃圾處理(10分)

  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交通便利且轉運距離較近的村莊,生活垃圾按照“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市縣處理”的方式收運處理;其他村莊的生活垃圾通過“戶集、村收、鄉鎮處理”等適當方式就近處理;合理配置垃圾桶、垃圾房或垃圾池、垃圾收集和清運設備;生活拉圾及時清掃、收集,日產日清,中心村內無暴露和積存拉圾;垃圾處理選擇符合農村實際和環保要求、成熟可靠的終端處理工藝,推行衛生化的填埋、焚燒、堆肥、沼氣處理和垃圾發電等方式。

  (二)飲水安全鞏固提升( 6分)

  結合“十三五”國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通過區域集中供水、小型集中供水等方式,擴大農村自來水使用覆蓋面,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100%;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壓水量能夠較好滿足生活需求。

  (三)衛生改廁( 7分)

  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0%以上;無露天類糞坑和簡易茅廁。

  (四)房前屋后環境整治( 6分)

  電力、通信線路架設安全規范、無違章交越和搭掛;有序堆放雜物,實現村莊內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放。

  (五)通路暢通( 10分)

  納入年度多村道路楊通工程的村莊,實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寬改造,路寬達到4.5米;未納入年度鄉村道路暢通工程的村莊,除受有關政策法規和特殊自然條件限制的,通村主干道路路寬達到3.5米;村內主干道路采用水泥、瀝青或者磚石等鄉土材質硬化,路寬一般不低于3.5米;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六)污水處理( 8分)

  以分散處理為主,通過分戶式、聯戶式的辦法,采用整體式類池、三格式糞池等簡易處理技術,就地生態治理;或在有條件和實際需求的地方,采用經濟有效、簡便易行、工藝可靠的無動力、微動力處理技術進行集中處理;或靠近城鎮污水集中收集系統的,接入市政、企業污水管網進行處理;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

  (七)河溝渠塘疏浚清於(5分)

  整治疏浚河溝渠塘,實現水體清澈;無積存垃圾、無白色污染、水面無明顯漂浮物;村內加強橋涵配套。

  (八)公要服務設施建設( 8分)

  接照因地制宜、資源整合,簡易適用的要求,在有需要的地方,利用現有設施統籌改造,或新建,或就近共享農村綜合服務中心;服務中心面積適當,能夠統籌合理使用,具備農家書屋(圖書室)、文化站(室)、便民服務功能;結合寬帶支撐工程,實現寬帶通村,適當提高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

  (九)村莊綠化(6分)

  開展村莊道路、水體沿岸、庭院和村莊周圍綠化,村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村莊建成區范圍內道路、河渠綠化率達90%;村前屋后因地制宜發展小菜國、小果園、小竹園、小花園、小茶園等,實現庭院美化;村莊綠化適地適樹,以喬木、鄉土樹種為主,灌木為輔,自然式種植,綠化效果較好。

  (十)村莊亮化(5分)

  在村莊主干道和公共活動區域,利用多種方式安裝安全簡易路燈,進行適度亮化;維護到位、使用正常。

  (十一)長效管護機制(4分)

  建立縣鄉財政補助、村集體補貼、住戶適量付費、社會資助相結合等切實可行的經費分擔機制,做到有制度、有資金、有人員,實現垃圾和污水處理、綠化、衛生保潔、公共設施維護等長效管護。

  三、產業發展(10分)自評10分

  中心村主導產業突出,主導產業產值占總產值50%以上,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成效明顯;中心村土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流轉適度規范;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達到l0萬元以上。

  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5分)自評4.5分

  培育多村文明新風,積極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戶、“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或具有地方特色文明創建活動;開展道德評議活動,設立“身邊好人榜”等類似評議;開展“傳家規、立家訓、揚家風”活動,村規民約合法簡約規范且群眾知曉率高;廣泛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重點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活動;挖掘整理本地本村歷史文化、傳承和保護鄉村非物質文化、彰顯鄉村特色文化,古樹古民居保護等較好;中心村治安狀況較好;廣泛開展農民普法教育,積極開展法治村鎮、“法律明白人”等創建活動,引導群眾依法有序反映問題、化解矛盾。

  五、群眾評價(5分)自評5分

  環境衛生改善、基礎設施改善、公共服務改善、鄉風文明改善滿意度高;不存在違背辭眾意愿、損害辭眾利益、搞面子工程等問題。

  省級中心村建設特別加分項(2分)

  自評得分:1.5分

  1.村內次干道采用沙石等多土材質道度硬化,實現“戶戶通”,便于群眾出行;

  2.村內實現雨污分流;

  3.村內建有室外體育文化場所;

  綜上,我縣20XX年美麗鄉村建設績效評價,省級中心村建設成效指標自評得分101分。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4

  根據《關于扎實做好20XX年省級民生工程項目績效自評工作的通知》(樅民生辦函〔20XX〕28號)的文件要求,我單位近期牽頭對全縣20XX年度14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情況開展回頭看和自查自評工作,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項目總體情況

  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推進中心一直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體要求及省、市、縣部署安排,科學謀劃,精心組織,扎實推進20XX年度全縣14個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工作,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效,打造了諸如“文山流韻,花海雙勝”的浮山雙勝中心村,“水泊人家,荷塘秀色”的麒麟泊塘中心村,“旅居相融,大美官青”的錢橋官青中心村等一批特色鮮明、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的美麗鄉村,安徽日報、銅陵日報及人民網、新華網、中安在線等新聞媒體,宣傳報道了我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

  二、績效自評結論

  根據《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20XX年度全省美麗鄉村建設驗收辦法的通知》(皖美辦發〔20XX〕3號)驗收指標及計分辦法,我單位20XX年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自評得分102分,現將具體分析如下:

 。ㄒ唬┙ㄔO規劃編制及執行(滿分5分,自評得分5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均委托第三方設計院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鎮(鄉)總體規劃、縣域鄉村建設規劃和村莊規劃布局中進行科學合理選址,并與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產業發展斜街,使村莊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合理;A設施、公共服務設施、農民住房等布置科學,規劃人口符合《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

  規劃過程中因地制宜,突出體現村莊特色、歷史人文、地域特點和發展方向,規劃進行以及項目申報中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通過上報,經通過后方可實施。整個推進過程中要求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規劃和圖紙施工,確保中心村建設規劃落實較好。

  (二)重點建設任務(滿分75分,自評得分75分)

  1.垃圾處理(滿分9分,自評得分9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理體系,按照“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市縣處理”等方式進行有效收運處理。垃圾處理終端采用成熟處理工藝,符合環保要求。各中心村均按照4-5戶配置垃圾桶、垃圾收集車等收運設施,滿足生活垃圾及時收運的需要,同時每個中心村聘請專門的清潔人員對中心村進行清掃,確保中心村內保潔到位,生活垃圾得到及時收運,無暴露和積存生活垃圾就地焚燒現象。保證村內無建筑垃圾堆積,無病死畜禽尸體、農業投入品包裝物、廢舊農膜和農作物秸稈等隨意丟棄現象,對垃圾開展有效分類,資源化利用可回收垃圾與可腐爛垃圾。其中橫埠松崗中心村垃圾桶內少量垃圾未有效分類。鄉鎮美麗辦負責人將進一步做好垃圾分類宣傳與引導工作。

  2.農村飲水安全(滿分4分,自評得分4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每戶全部接通自來水,我縣已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中心村涉及飲水工作均按照《農村飲水安全評價準則》(T/CHES18-20XX),實現了農戶飲水安全有保障。

  3.衛生改廁(滿分8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以上,建設遵循改廁入戶的原則,拆除原先的旱廁和露天糞坑,進行衛生改廁,安裝水沖式廁所,每戶安裝三格式化糞池進行發酵、過濾無害化處理后,接入污水主管網排入人工濕地再次過濾,最后就近排入附近的農田和水體,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廁所糞污基本得到無害化處理。

  4.房前屋后環境整治(滿分6分,自評得分6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對電力、通信線路架設不安全和違章交越、搭掛的現象進行整治。

  同時完成了對堆放雜物,村內亂搭亂建、亂堆亂放現象的有序規范。但是仍有部分村規劃范圍邊角區域還存在房前屋后環境整治不到位,特別是農戶庭院和屋后為薄弱環節。如官埠鎮新民中心村、山黃莊中心村農戶家中有少量簡陋搭建。

  5.道路暢通(滿分10分,自評得分10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納入年度農村道路暢通工程的建制村且村部位于中心村范圍內,實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寬改造,路面寬度均達到4.5米。

  各中心村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村內主干道路主要采用水泥、磚石等鄉土材質硬化,路寬均不低于3.5米,村內次干道采用水泥、砂石、廢磚等鄉土材質適度硬化,中心村均實現“戶戶通”,大大的給群眾出行提供了便利。

  6.污水處理(滿分8分,自評得分8分)

  (1)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收集處理率方面。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污水處理主要以分散處理為主,通過分戶式、聯戶式的辦法,分別采用三格式化糞池等簡易處理技術,同時結合采用人工濕地就地生態治理,14個省級中心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

 。2)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方面。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以分散式和集中處理為主。針對農戶每戶安裝的三格式化糞池由農戶個人進行定期清掏;針對大三格、人工濕地和農戶個人小三格損壞的,各中心村均建立了專門的運維制度、有專門的運維人員,落實責任。

  7.河溝渠塘疏浚清淤(滿分5分,自評得分5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對中心村區域內的河溝渠塘進行整治疏浚,實現了水體清澈,同時對河溝渠塘疏浚后,進行了及時護坡、綠化。但同時部分中心村檢查時仍被發現水面有漂浮物,如:橫埠松崗中心村、山黃莊中心村、錢橋鎮小街中心村小塘內積存少量垃圾及白色污染物。

  8.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滿分7分,自評得分7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按照因地制宜、資源整合、簡易適用的要求,利用現有設施統籌改造,或新建,或就近共享農村綜合服務中心。中心面積適當,基本具備社區服務、圖書室(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功能并能正常開展活動。同時結合寬帶支撐工程,14個省級中心村基本實現寬帶與4G對村的覆蓋,提高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所有建設工程,均按規劃要求建設,杜絕出現實用性不強的門面建筑。

  9.村莊綠化(滿分8分,自評得分8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開展對村莊道路兩側、水體沿岸、庭院和村莊周圍進行綠化,村莊綠化適地適樹,以喬木、鄉土

  樹種為主,灌木為輔,倡導自然式種植,綠化效果較好的村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不低于40%,村莊建成區范圍內道路、河渠綠化率達90%。

  中心村范圍內房前屋后通過因地制宜發展小菜園、小果園、小竹園、小花園、小茶園等,基本實現村莊和庭院美化。其中錢橋鎮小街中心村在菜園、果園建設美化方面表現欠佳。

  村莊綠化主要以鄉土樹種為主,輔以灌木,多采用自然式種植,植被覆蓋率高、綠化效果好。禁止過度使用人工草皮、砍伐天然大樹。

  10.村莊亮化(滿分4分,自評得分4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在村莊主干道和公共活動區域,安裝了太陽能路燈,進行了適度亮化,同時建立了運維制度,安排專人進行排查,確保無損壞、使用正常。

  11.長效管護機制(滿分6分,自評得分6分)

  縣美麗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已下發《關于印發樅陽縣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后期管護實施辦法的通知》(樅美組發〔20XX〕41號),聯合縣財政局下發了《關于下達美麗鄉村20XX年度專項管護經費的通知》(樅財農〔20XX〕324號),基本建立了縣、鄉財政補助、村集體補貼、住戶適量付費、社會資助相結合等經費分擔機制,基本做到有制度、有資金、有人員,實現垃圾、污水、改廁、綠化、衛生保潔、公共設施維護等長效管護。

  三、產業發展(滿分10分,自評得分10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所在行政村、鄉鎮皆被評為縣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中心村內有省級以上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或示范家庭農場;中心村主導產業突出,其中主導產業產值均達到占總產值50%以上。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中心村土地(包括耕地、林地、水面)流轉適度規范,均超過全縣的流轉率平均水平。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5萬元以上。

  四、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滿分5分,自評得分5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開展了移風易俗、弘揚時代新風,引導農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立完善“一約四會”(村規民約、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和禁毒禁賭會)并充分發揮作用,教育引導農民群眾尊良俗、去低俗、除惡俗,有效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創建,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星級文明戶、“好兒女、好媳婦、好公婆”評選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通過文化墻、公示欄等形式對村規民約合法簡約規范進行宣傳,群眾知曉率高,結合婦聯、文旅等部門經常性開展群眾喜聞樂見文體活動。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均不同程度發掘本地本村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山水文化、家風文化、農耕文化等,傳承和保護鄉村非物質文化,將古樹古居保護較好。

  五、群眾評價(滿分5分,自評得分5分)

  通過實地走訪中心村的農戶,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農戶均對中心村范圍內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鄉風文明改善感到滿意,群眾滿意度較高。中心村在建設過程中均不存在違背群眾意愿、損害群眾利益、搞面子工程等問題。

  六、省級中心村加分項(滿分2分,自評得分2分)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建設自申報階段起,就要求村民簽字同意,整個建設過程中,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突出農民主體,在村干部帶領下,群眾參與度較高。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在建設中,充分考慮當地生態以及環保問題,因地制宜,不同程度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做到能就地取材必就地取材,提倡“變廢為寶”,如利用廢舊的磚、瓦修建巷道、五小園等。

  通過美麗鄉村建設后的中心村,農房與院落面貌較好,村莊與周圍環境自然和諧,村莊美化綠化,呈現鳥語花香,優美田園風光。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內均建設了污水管和雨水溝,實現了雨污分流。

  全縣14個省級中心村在結合本村實際的基礎上,整合文旅相關項目,中心村村內均因地制宜地建設了大小合適的公共服務場所,如健身廣場、公廁、文化墻。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5

  20XX年,我區按照中央、省、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嚴格對照美麗鄉村建設考核驗收標準,圓滿完成全年美麗鄉村建設工作任務。根據上級要求,對照《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我區已完成13個省級美麗鄉村中心村建設任務,績效目標完成順利,F將具體自評結果報告如下:

  一、中心村范圍

  20XX年度13個省級中心村,分別為東河口鎮南官亭行政村官亭中心村、張店鎮從全行政村從全中心村、施橋鎮栗樹行政村打山中心村、雙河鎮晁倉行政村高塘中心村、雙河鎮九十鋪行政村九十鋪中心村、孫崗鎮宣郢行政村宣郢中心村、椿樹鎮朱庵行政村岳圩中心村、先生店鄉錢圩行政村錢圩中心村、馬頭鎮感應寺行政村增產中心村、東橋鎮蓮花行政村楊郢中心村、木廠鎮兔耳崗行政村崗頭中心村、翁墩鄉楊公行政村勝利中心村、淠東鄉小圩行政村黃郢中心村

  二、建設成果

  截止目前,20XX年度13個建設任務已全部完成,待省級驗收。完成垃圾清理789.6噸,塘口生態整治23處,清理河道護坡16056米,拆除危舊房屋63處,鋪設污水管網29781米,新修道路11037米,整治桿線12265米,中心村路燈亮化854盞,累計拆除旱廁、糞缸347處,戶用廁所改造726余戶,增植補植鄉土樹種17.4萬株。

 。ㄒ唬┙ㄔO規劃編制及執行

  1、中心村選址科學合理,符合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與產業發展規劃、村鎮建設規劃等相銜接;規劃人口規模達到《安徽省美麗鄉村建設“十三五”規劃》要求;

  2、在規劃制定過程中,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廣泛宣傳,征求群眾意見,通過召開村民議事會、分發明白紙、進村入戶面對面宣講、利用廣播、網絡大力宣傳等形式,努力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家喻戶曉,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支持。

  3、中心村建設規劃落實較好。全面履行“規劃先行”原則,由各鄉鎮統一招標規劃,明確項目范圍和四周邊界,對規劃項目進行細化。按照《六安市財政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相關要求,我區申報的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均符合專項資金支持的村莊建設工程、環境整治工程、興業富民工程、土地整治工程、農民素質提升工程、管理創新工程等六大工程建設范圍。

 。ǘ┲攸c建設任務

  垃圾處理

  1、建立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交通便利且轉運距離較近的村莊,生活垃圾按照“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市區處理”的方式收運處理;其他村莊的生活垃圾通過“戶集、村收、鄉鎮處理”等適當方式就近處理,其中交通不便、運距較遠的村莊通過“戶集、村收、村處理”的方式就近處理,新建垃圾站房5個,清運車輛22輛。

  2、生活垃圾及時清掃、收集,日產日清,中心村內無暴露和積存垃圾。

  3、垃圾處理符合農村實際和環保要求。

  飲水安全鞏固提升

  1、結合“十三五”國家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通過區域集中供水、小型集中供水等方式,擴大農村自來水使用覆蓋面,提升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安全飲水普及率達到100%。

  2、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水壓水量能夠較好滿足生活需求。

  衛生改廁

  1、戶用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100%;

  2、無露天糞坑和簡易茅廁。

  房前屋后環境整治

  1、電力、通信線路架設安全規范、無違章交越和搭掛。

  2、有序堆放雜物,實現村莊內無亂搭亂建、亂堆亂放。

  道路暢通

  1、納入年度鄉村道路暢通工程的建制村且村部位于中心村范圍內,實施通村主干道路拓寬改造,村內主干道路采用水泥、瀝青或者磚石等鄉土材質硬化,路面寬度達到3.5-4.5米。

  2、村內路網布局合理,主次分明。

  污水處理

  中心村內污水處理方式主要是集中處理和微動力處理設備,2個中心村污水處理接入鄉鎮市政管網,11個中心村接入污水處理一體化裝置。污水處理率達100%。

  河溝渠塘疏浚清淤

  疏浚河溝渠塘一萬多平方米,清理河道護坡16056米。水體清澈,無積存垃圾、無白色污染、水面無明顯漂浮物。

  公共服務設施建設

  1、按照因地制宜、資源整合、簡易適用的要求,對基礎較差的現有設施進行統籌改造。

  2、服務中心面積適當,能夠統籌合理使用,均具有社區服務、圖書室(農家書屋)、文化活動室功能;

  3、結合寬帶支撐工程,寬帶覆蓋率達100%。

  村莊綠化

  開展村莊道路、水體沿岸、庭院和村莊周圍綠化,除受有關政策法規和特殊自然條件限制的,村莊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60%以上;村莊建成區范圍內道路、河渠綠化率達90%;

  村莊亮化

  在村莊主干道和公共活動區域,安裝路燈854盞;有專人維護,使用正常。

  長效管護機制

  一是建立多元化的管護投入機制。建立以公共財政投入為主、產權人投入、受益人投入為輔的長期穩定的管護投入機制,推動基礎設施管護和保潔工作常態化、規范化。二是建立經常性的管護巡查機制。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有關人員對基礎設施管護和衛生情況進行巡查,及時發現、糾正和解決管護工作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三是建立多樣化的管護運行機制。建立健全中心村保潔、看護等制度,完成保潔員上崗、保潔設施配備和保潔制度上墻,確保村莊生活污水、垃圾治理、道路、供排水、綠化、照明等公共設施管護常態化。

  (三)產業發展

  13個中心村所在行政村被評為區級“一村一品”示范村。各鄉鎮按照“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游則游”原則,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農產品加工業、農家樂產業和休閑鄉村旅游,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多樣化,增強農村集體經濟造血功能。結合“江淮果嶺”建設,深入開展萬畝桃園提升工程。立足自身優勢,以調優產業結構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圍繞“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提高農民收入,壯大村集體經濟”的主題,雙河鎮晁倉村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實行產業結構調整,規;洜I,并通過走訪、學習探索,成立了包裝盒生產扶貧車間,為集體經濟注入了活力和動力。椿樹鎮朱庵村以“十里果香”發展為機遇大力推進獼猴桃等水果種植,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均達15萬元,集體年經營性收入年度增幅達10%。

 。ㄋ模┺r村精神文明建設

  1、培育鄉村文明新風,積極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文明戶、“好兒女、好婆媳、好夫妻”,具有地方特色文明創建活動;開展道德評議活動,設立“身邊好人榜”等類似評議;開展“傳家規、立家訓、揚家風”活動,村規民約合法簡約規范且群眾知曉率高;廣泛開展各種志愿服務活動,重點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留守婦女活動;經常性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

  2、發掘本地本村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山水文化、農耕文化等,傳承和保護鄉村非物質文化,古樹古民居保護等較好。目前,我區已啟動了重點歷史文化村落的保護利用工作,著力塑造村莊的文化個性和品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千村一面”城鄉同質化現象。

  3、廣泛開展農民普法教育,積極開展法治村鎮等創建活動,引導群眾依法有序反映問題、化解矛盾,中心村治安狀況好。

 。ㄎ澹┤罕娫u價

  1、環境衛生改善滿意度高;

  2、基礎設施改善滿意度高;

  3、公共服務改善滿意度高;

  4、鄉風文明改善滿意度高;

  5、不存在違背群眾意愿、損害群眾利益、搞面子工程等問題。

  三、資金投入

  (一)專項資金規模

  我區嚴格按照《20XX年財政支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要點》相關要求,圍繞美麗鄉村建設規劃任務,以集鎮建成區和中心村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大資金統籌,強化資金監管,為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供堅實的財政服務保障。各級財政下達美麗鄉村專項資金5535萬元,包括國家級美麗鄉村試點資金656萬(已開展績效評價)、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資金1859萬、市級美麗鄉村建設資金600萬、區級美麗鄉村建設資金2420萬。目前已撥付2006萬,結余3529萬。

 。ǘ┵Y金安排規范性

  我區20XX年度專項資金嚴格按照資金分配管理要求分配,符合專項資金管理規定。

  四、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需加大資金投入。我區村、鎮基礎條件差,點多面大,要改造和提升的地方多,特別是道路、拆危、垃圾污水治理等。美麗鄉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籌集大量的資金投入,才能保證美麗鄉村建設順利開展。

  2、需建立長效管護資金保障機制。

  建管并重,建立健全后續管理資金保障機制,按照政府補助引導、集體和社會資助、群眾自籌相結合的原則,需多方籌集后續管護資金。鼓勵農戶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市區財政結合當地實際給予資金支持。對長效管護運作較好的地方,適時給予適當獎補。倡導有條件的村集體和社會資助,建立多元化資金保障機制。

  3、需加強資金整合。建立詳細的整合涉農資金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明確資金整合任務單位和金額,統籌各類涉農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發展、民生設施改善、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及其他符合要求的項目,可化解涉農資金投放“碎片化”現象,解決制約主導產業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的瓶頸問題,進一步放大資金使用效益。

  4、需發動群眾參與。依靠群眾,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尊重農民意愿要求,培養良好生活習慣,引導農民群眾廣泛參與公共設施管護,共同珍惜和維護自己的美好家園?捎纱迕窭硎聲款^,建立“黨員干部帶頭、按戶輪值管理”的機制,通過村民簽訂管護責任書、劃分管護責任區的方式,落實管護責任,積極發動農民主動參與后期管護工作。

  5、多向社會宣傳,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支持美麗鄉村建設。積極探索村企合建、市場運作、民間參與、以獎代補、出資投勞并舉等模式,以有效緩解資金制約壓力。積極運用市場化辦法,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村莊規劃建設、垃圾收運處理、污水處理等項目建設。

【美麗鄉村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相關文章:

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通用9篇)12-09

鄉村振興項目績效自評報告(精選5篇)12-08

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范文(通用9篇)12-09

整體績效自評報告12-09

績效考評自評報告12-08

檔案館建設項目績效自評報告(精選6篇)12-08

鄉村振興項目績效自評報告范文(精選6篇)12-09

項目支出績效自評報告12-09

項目績效目標自評報告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