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經濟發展調查
“假日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從現狀看,我國的假日經濟具有時間特征明顯、突發性強、消費群體廣泛等特點。目前我國假日經濟的發展也存在著短期經營行為、政府引導不足和市場秩序管理被動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通過制定一系列方案政策,促使假日經濟的未來向多元化、多變化和個性化趨勢發展。
關鍵詞:假日經濟;休閑產業;旅游經濟
一、假日經濟的概念
1.假日經濟的概念
假日經濟是在國家擴大內需、刺激消費的政策作用下發展起來的。假日經濟的出現對我國長期疲軟的消費市場產生了無可比擬的拉動作用。假日旅游是假日經濟的主角,假日旅游對假日經濟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但假日經濟不等于旅游經濟。假日經濟是由各種需求、供給和資源配置所引起的經濟行為,其消費條件是既要有錢,又要有閑,還要有文化。消費層次越高,其文化特征越濃,文化含量越大,其消費外延越廣。伴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日經濟將會使內需進一步擴大,更大程度地促進經濟的發展。假日經濟是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活提高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其內涵和表現形式是豐富多樣的。比如廣東,經歷20年開放改革和經濟發展之后,百姓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大大提高。19xx年,全省人均GDP達到11722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25元。珠江三角洲和其他地區的多數城鎮居民已經從小康步入富裕小康,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家庭耐用消費品的擁有率也很高,這使部分人的消費結構開始轉型升級,從吃、穿、用類轉向基于此之上的更高消費,如休閑娛樂、旅游以及文化教育等。
2.假日經濟的特點
假日經濟是因為人們在節假工余時間集中的、多樣的、綜合性消費而引起的一系列經濟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經濟結構轉軌變型時期必然出現的一種拉動消費的經濟形態。因此假日經濟的特點表現在六個方面:一是發生的時間特征明顯,均是在休假期較長的節假日、雙休日;二是假日經濟的突發性與階段性現象是井噴式洪流;三是消費群體的廣泛性,幾乎凡是有閑暇的人們都有現實的和潛在的消費需求;四是消費指向相對集中,就是說大多數消費者會一改往日的生活習慣傾向于以旅游為主的外出流動消費;五是消費檔次的多層次性,不同收入水平有不同的消費需求標準;六是消費目的的多樣性,即以不同精神或物質取向為目的的消費構成各種不同的消費形式。
二、假日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1.假日經濟在我國發展的背景
早在19xx年,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著名經濟學家李義平就曾預測說,在未來幾年里,新潮家電、外出旅游和購房、購車等,將成為中國居民的重點消費傾向。其根據在于人們的需求表現為一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轉變過程,低層次的需求解決以后,人們肯定要追求更高層次的需求。當人們的貨幣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追求閑暇、自由等精神享受。這是一個趨勢,世界各國都如此。中國現在正經歷的“假日經濟”現象,正是西方發達國家已經經歷過了的。上述趨勢在一個國家何時出現,取決于這個國家經濟發展的程度及其與之相關的觀念變革。據專家學者分析,“假日經濟”現象的出現有其特定的背景:一是人們有錢,解決了基本的吃穿住問題后,有了一定的向更高消費水平邁進的經濟實力;二是人們有“閑”、有時間享受,生活緊張的都市生活使得人們崇尚自然,渴求輕松的享受;三是假日消費有其社會心理基礎,這種消費心理決定了中國消費者習慣于在節日消費;四是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對外開放的擴大,特別是發達國家和發達地區的示范作用,使中國老百姓的視野廣了,改變了或正在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出現所謂“階層消費
2.我國假日經濟發展現狀
我國假日經濟經過近十余年的發展,已形成了以假日旅游為龍頭地位,以旅游、餐飲、零售、娛樂休閑等一系列消費為主要特征的發展現狀。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假日出游盛行
曾幾何時,旅游在中國人眼中曾經奢侈的事,但是隨著生活物質條件的改善,節假日逐漸地也為人們提供了出行旅游的機會。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在假日經濟的眾多產業中,旅游業一直占據著主導的地位。
2.購買力迅速擴大
每逢重大節假日,全國的各大城市幾乎所有的商業街、大商場都會出現人流如潮、瘋狂購買的場面。為了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商家大做營銷文章,大打“價格牌”、“服務牌”,極大地吸引了人們的購買欲望。
3.假日文化活動活躍
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單純以觀光、度假為內容的旅游活動正逐步漸向文化、知識層轉變。人們越來越希望了解旅游地的風土文化,以民俗風情為內容的活動越來越受到歡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我們缺少特色的假日產品。以北京為例,盡管每個黃金周京城商業銷售都創新高傳統的北京果脯、烤鴨一直是外地旅游者的必買食品,在20xx年“五一”黃金周時,僅百貨大樓東安市場兩家店真空包裝的.烤鴨就賣了數萬只。但是,這些傳統的食品已越來越滿足不了外地旅游者的購物需求他們希望買到既能體現北京特色同時又能代表時尚的商品。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京城商家還沒有眾多的可供消費者選擇的本地特色商品。
三、假日經濟在我國發展的困難和障礙
假日經濟迅速發展,對我國長期疲軟的消費市場產生了無可比擬的拉動作用,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但是要持續發展假日經濟依然面臨諸多障礙。
1.短期經營行為給假日經濟帶來傷害
法定假日期問,一些商家在經濟利益驅使下,片而追求眼前利益,經營出現短期行為,成為制約假日經濟整體繁榮的瓶頸。僅就旅游來講,在旅游市場上,面對春節、“五一”、國慶等長假期問幾千萬人次的旅客量,各地旅行社出現了客滿為患的局面,北京、西安、廣州等旅游熱點城市的所有旅行社均超負荷運作。一些旅游行社出于經濟利益的考慮而不顧自己的接待能力.來者不拒,強行組團,其結果是服務質量急劇下降,事后的旅游消費投訴上升。此外,各景點、景區也因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不完全配套而無法為游客提供滿意的吃、住、行、玩等方面的配套服務。這些都嚴重制約了假日經濟的發展。旅游企業將上百億元收入放進自己口袋的同時卻失去了許多潛在消費者,很快他們就會發現,節假日之后的旅游市場突然間一片蕭條。假日經濟要想持久地“火”下去,必須加大相關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建設力度,但是加大服務設施建設又將面臨消費淡季閑置帶來的損失,“旺季太旺、淡季太淡”,不利于資源的合理配置。
2.政府節日引導依舊不足
這么說或許很多人會提出不同意見,因為據報導,部分大旅游城市有關部門在節日引導上的成效十分顯著,此外,每年黃金周前夕有關部門也開始了“假日旅游預報”,通報各地旅游市場狀況。不過,瀏覽一下預報的內容,不難發現,這一預報其實就是一份“出行參考”,對市場和消費起不到任何引導作用。假日經濟更多的是不同消費之問的替代,激發的是消費者的節日性沖動消費,而沒有激發新的需求。因此,要想真正讓假日經濟增加消費總量的變化,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商家,無疑還得挖掘新的市場亮點。
3.市場秩序管理被動
一度降溫的節日投訴似有“回潮”之嫌,相關部門開通的節日熱
【假日經濟發展調查】相關文章:
村港口經濟發展情況調查07-26
鄉鎮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調查與思考02-28
關于我縣大戶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01-23
關于勞務經濟發展的調查報告11-27
關于家鄉經濟發展調查報告12-29
關于網絡經濟發展調查報告-調查報告01-18
縣民營經濟發展情況的調查報告08-25
假日旅游調查報告04-26
關于某縣大戶的經濟發展狀況的調查分析報告12-20
低碳經濟發展問卷調查活動策劃方案01-13